沒有退路時,潛能就發揮出來了。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不敢冒險就注定失敗。
Make the days count.
以生命科學院51位專任教授為核心指導教師,配合設備完善的演講廳以及教學實驗室,針對高中生物資優學生設計完整的科學教學活動,包括系列講座課程、基礎生命科學實驗課程、生物資訊網路課程、專題實驗、科展作品討論、助教輔導及專題研究指導等。經由授課、實作及討論,教導高中生當代生命科學領域及跨領域的基礎知識與研究方向、訓練其分析推理的能力及操作實驗的方法與技術。藉分組討論及個別輔導,解答並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疑難、啟發學生整合性的思考模式、提升其表達科學研究過程與結果的能力及其運用參考文獻和資訊工具的能力。本計劃將針對具有生命科學性向與潛力的學生進行輔導,激發其好奇心及求知慾,進而奠定其基礎科學的紮實訓練。本計畫期望能善用本系的豐富教學資源,培養從事生命科學相關工作的優秀人才。
資料來源:https://bioclass.site.nthu.edu.tw/p/405-1421-59821,c83.php?Lang=zh-tw
郭冠承:
在這次營隊中,我深深被微生物單元所吸引和震撼。從一整天的課程中,我學到了許多關於微生物的知識,以及無菌操作技術的重要性和技巧。以下是我心得中最深刻的兩點體驗。
首先,細胞螢光染色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染色技術,我們能夠使用螢光染料標記出細胞中特定的結構或分子,使其在顯微鏡下顯示出明亮的螢光信號。這樣的技術不僅讓我們能夠觀察和研究細胞的組成和功能,還可以用於診斷疾病或研究疾病機制。我對這種染色方法的多樣性和應用範圍感到驚訝,並開始思考如何將其應用到我的未來研究或專案中。
其次,這次營隊也讓我意識到微生物汙染的嚴重性和易發性。我們在實驗室中進行無菌操作時,必須格外小心和細心,以避免任何微生物的汙染。一點微小的汙染可能導致實驗結果的失真或破壞。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微生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無處不在,以及微生物汙染可能對環境、健康和研究產生的影響。因此,我決定在我的未來研究中更加重視無菌操作和衛生措施,以確保實驗的可靠性和結果的準確性。
這次營隊的微生物單元給了我許多珍貴的學習和體驗。細胞螢光染色方法讓我深入了解了這一技術的應用和潛力,而對微生物汙染的認識也讓我意識到了無菌操作的重要性。我將把這些知識和技能應用到我的未來學術和科研領域中,並致力於探索更多關於微生物世界的奧秘。
楊以理:
我在這次的營隊不管是生物知識的方面還是日常讀書的想法都受到很強烈的刺激及啟發。
在這次的營隊課程裡,最讓我大開眼界的單元是蛋白質電泳分析,因為我先前一直以為電泳槽就是長那個樣子:一個平躺著的電泳槽,上面放置著凝膠及電解液,殊不知也有直立式電泳槽;不僅如此,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電泳的膠體能分成兩層,這兩層的濃度不同會造成分離的效果好。
不僅如此,當看到一些同個年級的學員的讀書態度是那麼好時,也會激發我不服輸的精神,這也是這個對對我啟發最大的事。
李昕容:
這次科培營隊讓我在實作方面與想法方面皆得到啟發,是個非常難得的學習經驗。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作,我將習得的知識透過雙手與樂於學習之心展現。我亦深刻地體會到,每個實驗必有魔鬼藏在細節中,因此需拿出一百分的專注力執行每一項步驟,同時將敏感度提升至最大值,如此才能迅速地覺察細微的差錯,再敏捷地思考出最好的應對方式。
此外,我發現在很多事物上,我們的思考可能會被侷限,而我們必須培養出能跳脫這些隱形框架的思考能力。第一天細胞胞器螢光影像的觀察讓我有了嶄新的醒悟。以往我們在課本上看到的粒線體都似橢圓形,但是在看到真實的細胞胞器螢光影像後,如細菌般扭動的粒線體便將腦海中的橢圓形取而代之。這不只顛覆了我對粒線體的印象,更讓這一刻「現實與舊有認知可能有所差距」的體悟深深烙印在我心底。
我期許自己能將這幾天學習到的寶貴經驗變成能應對這個不斷變化的未來的、能帶著走的能力,並且不忘時時精進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