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顯三 校長(1990年8月—1993年7月)
鄭顯三 校長(1990年8月—1993年7月)
十九年仲夏,長女大學聯考後出國旅遊歸來的那晚,接到教育局主管科張碧娟科長電話通知,將由明德國中調任早年陽明山管理局轄內首屈一指的士中,在沒有心理預期情況下,當然是一時難以接受的消息。但其後短短三年的親師生相處,卻讓我在離開後十二易寒暑的今天,仍有「深情難忘」的甜蜜回憶。
士中是所校地狹小而校園優美的學校,有人告訴我說校地猶如一把手槍,槍口朝外,造就的學生品端學優,發展良好而多元,故能遠近馳名;姑不論是否為無稽之談,但地利人和絕對是成就士中美好校譽的主要原因。
學校位於士林繁華中心的中正路旁,車水馬龍交通便利,學區內學子報到就讀自不在話下,周邊越區就讀學生也無須輾轉換車,素質無形中提升;而教師們也因交通便利、學生受教,願意長期奉獻、流動性低,教學成果卓著。教室配置遠離路邊,除了琅琅書聲外沒有車馬的喧嘩,故能專心向學、學有所成。尤其PU跑道和壓克力面層操場建成後,提供了人口稠密社區青少年活動場所,強化對學校向心力,雖然每逢週一負責操場外掃區班級同學都要大傷腦筋,清理龐大的廢棄物,但學校的公共設施卻因而鮮少被惡意破壞毀損,教育局前督學室王新墻主任曾盛讚校園整潔做得澈底,即使室外遮雨棚、教室棟間縫隙也沒有垃圾雜物堆積,生活教育一級棒,衛生組張淑季組長居功厥偉。
初到任時中正樓五樓西側男廁原本應有的門板一片不存,有如大陸地區公廁,實在令人驚訝;調整經費裝修後呼籲同學善加愛惜,果然直到我離開時完整如新,可見同學自愛自重、可塑性高。為收回前校長邵夢蘭女士佔住宿舍在市府指示下而興訟,可也曾留下原告開車搭載被告出庭應訊的一段史話,雖然任職期內未能完成執行,但終究校園多了一片空間,也應已解決了中山樓核發使用執照問題。
附帶一提,不知當時的士中人是否還記得:七十九年底學校正門口前,因地層流失瓦斯外洩,回填施工阻礙交通,因而曾架設了除防汛演習外市區難得一見的「倍力橋」?固然轟隆轟隆車輛聲困擾了幾天,可也意外增長了見聞,認識了人類因為克服困難而產生的科技文明。
說到士中的人和,首先要真誠地感謝教務處吳昭哲主任,他是我臺南師範學校的學長,也是我籌備麗山高中的最主要得力左右手(歷經千辛萬苦建校完成卻功成身退)。
士中當時班級數多、教室有限,吳主任領導的教務處團隊,從編班、配課、排課表到大大小小的考試,按部就班從無差錯也少有同仁抱怨,我自己也是教務主任出身,瞭解其間問題與困難,深深佩服他的處事與溝通能力。各科教師的教學不管是專任抑或班級導師,讓我很欣慰的是:「莫道是他人子弟、常視若自己兒孫」是我一向對教育秉持的一份信念,在士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例如連續擔任管理組長、生教組長超過三十年的李慶雄老師,為循規蹈矩優良校風奉獻了青春,開導了多少違規犯錯的同學,卻謙遜地婉拒了推薦接受師鐸獎的表揚,功成不居;官長壽老師顧慮到聯考前衝刺同學體能加強,關心學業也關心健康,夜自習結束後師生操場慢跑、叮嚀再三然後放學,其後各班群起效法蔚成風氣(不知現在還持續否?);簡素娥老師毅然決然以體育科教師擔任班師三年,從生活教育著手,提升課業成果而締造了優異的升學成績;各科名師大卡司數不勝數,都是一時俊彥是經師也是人師,不但循循善誘更多自動自發奉獻、超時額外指導,成就了士中輝煌的辦學績效。
其他如詹鏐淼老師的皮塑藝品海內外馳名,四十五周年校慶贊助展出,無論是古代文士或武將,其造型、神韻栩栩如生,令人歎為觀止,不愧是傳統技藝得獎作家;詹?鶯老師僅一年期間的組訓,便使士中女壘隊擠向臺北市國中強隊之一,幾度挑戰當時以壘球為重點發展的大理國中;吳增堅組長領軍的溜冰隊更是一出賽便技壓全場,抱回多少獎盃與榮譽,這應是今日士中特色直排輪舞龍隊的前身吧?
承辦北市中學生英語演講與作文比賽,尤其在陽明山中山樓承辦全國國中校長會議,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前行政院長連戰先生、前教育部長郭為藩先生蒞臨致詞,議程與座位安排、交通與服務措施、安全與飲食考量等十分龐雜艱鉅,但全校動員通力合作,順利圓滿達成任務,學校行政能量經得起考驗;而國二學生焦元溥受邀為淡江大學社團講解古典音樂欣賞,至今報章雜誌仍經常可以見到他的專業文章;可見士中師生人才濟濟、能文能武、多元發展。
鄭顯三校長與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