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吹焚風的路

曾因林業、漁業興盛,且坐擁往返臺東重要客運站的大武鄉大武街,就如臺灣許多人力與貨物集散的街區一般,走經繁華後終究歸於平靜。在大武鄉出生長大的中生代,或許沒經歷過1940年、1950年代大武街人聲鼎沸的黃金歲月,但擠坐在福德宮廟埕看電影、跟著廟會活動鬥鬧熱(tàu-lāu-jia̍t,臺語)的兒時記憶,仍不時在心中播映。於是一群人組成了大武社區發展協會,逐步尋訪長輩家中隨著時光褪去色彩的老照片,將塵封的大武記憶集結在數位時代,在「大武社區報」網站的捲軸中輝映著昔日光彩。

螢幕中捲動一張張老照片,公路局大武站旁小吃店香氣飄散,街上進香人潮成列與廟埕人聲鼎沸,過往大武街的繁華景象便流淌在數位雲端,捲動兩代大武人的回憶。於是從雲端落地,大武社區著手整理街上幾處老屋空間:街區中僅存的舊碾米廠,優雅地為現代年輕人呈現舊時「土壟間」稻穀脫下外殼的芬香場景;裝飾典雅的「石頭伯的厝」,過去聚集遠從西部而來的魚商選購新鮮魚苗,今日華麗轉身成為大武社區發展協會的據點,也是接待旅人走進老街的大廳;紅磚黑瓦之下的老屋,陳列著募集而來的各類藏書,為社區增添一處舒適閱讀的靜謐空間。

從大武社區各個角落回到大武街上,社區夥伴集結在一起,細細推敲不同時空場景的情境,激盪出玩轉大武老街的新可能。於是社區的創意開枝散葉成玄機各異的關卡遊戲,引領旅人走到福安宮前了解參拜文化,或是到氣象站前一探究竟,更要扮演1950年代等候金馬號的乘客點算手中零錢。這一代的大武人依然在這裡,透過街區導覽、手作體驗教室以及實境解謎設計,邀請不曾見證大武黃金年代的旅客,在繁華過後將近一甲子的今日走回老街,在今昔街景之間穿梭,把一幀幀老照片中的熱鬧載回這條街上。

111年臺東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尋味老街-玩轉大武

提案單位|臺東縣大武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

了解更多|「大武鄉大武社區發展協會」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