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莉|心心念念的娘家,在天津也在臺東

受訪者/臺東縣後山福利協會 石寶莉

文/呂安 圖/蕭仲廷

走進臺東火車站附近的岩灣里,乘載著臺東旅客來來往往的足跡,眷村改建而成的國宅大廈、隨著火車站而興建的旅店民宿,令人難以想像以前這裡曾是菜香味滿街飄的眷村與營區。走著走著,歡笑聲和香料味彷彿把時空拉回1960年代的岩灣,寶莉的家同時是臺東市新住民社區服務的據點之一。

新住民姊妹帶著孩子,及臺東婦女們齊聚在寶莉的家一同享用晚餐

石寶莉,2013年從天津來到東,一住便將近年。在天津創業後,隨著伴侶來臺的她,空曠的農田與矮房舍的臺東,與傳說中的亞洲四小龍有很大的落差,沒想到這裡比故鄉天津來得鄉下許多然而臺東是個有山有海的地方,適合慢慢生活,於是開始經營民宿。這個「慢」,也曾經帶來生活上的不便與誤解,講話鏗鏘有力、直腸子的寶莉,一開始常被誤認為在與人家吵架,而對她來說臺灣人講話客氣迂迴、不切入重點,也時常讓她摸不著頭緒,明明語言相通,卻還是有溝通上的困難。

寶莉的家位於岩灣里,在東火車站附近。

歷經了對環境的適應期、家庭的變故、心境上的轉變,寶莉在來第三年開始就讀空中大學的社工學系,在知識中充實自我並找尋問題的解方、學習善用資源爭取自己的權益,並加入「東縣後山福利協會」,希望在社區展開更多服務行動。寶莉致力於家庭教育與社區防暴的推動,不僅在各地宣導、授課,也透過定期的聚會提供新住民與婦女們的支持系統,鼓勵婦女和孩子多走出來。

開飯前姊妹們一同觀賞家庭教育的影片,由寶莉分享相關知識與資源。

寶莉也帶領新住民婦女們組成「新住民義剪志工隊」,走進各個社區服務據點與長照機構,為長者與身心障礙居民剪髮、聊天。寶莉認為,能靠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甚至做一些灣人做不到的事情、關注一些可能被遺忘的族群,自己在其中也獲得滿滿的溫暖和成就感。

對寶莉來說,與其說幫助她人,不如說是大家陪伴了自己。

至於如何將新住民姊妹們串連起來?食物永遠是最好的媒介!有聚會時姊妹們就齊聚在寶莉的家,以一人一菜的方式邊做菜邊聊天,婦女們也帶著放學的孩子一同前來,飯桌上有湖南婆婆的手桿蔥油餅、有越南姊妹的涼拌菜和香蘭糕、也有寶莉的拿手菜紅燒魚……。在一次次的作菜過程中寶莉發現,「香草植物」串起這群新住民與自己家鄉的連結,比如說雞屎藤、香蘭葉、魚腥草、香茅,都是在東可以取得,也是姊妹們在家鄉時常食用的植物。於是發起「東新女綠—憶情未了」的行動,製作香草植物圖卡,讓婦女們彼此交流自己家鄉食用香草的方式,並透過料理的實作分享給彼此。

大家分工合作,用各式香草做出屬於自己家鄉味的菜餚。

小小一株植物,對姊妹們來說是大大的記憶連結,大家在交流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比如說香菜的臺語芫荽(iân-sui)、在寶莉的家鄉也稱為芫荽(iân-sui)、柬埔寨則稱為晚須(讀音),在遙遠的彼方竟然有如此相近的發音,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而來自越南的陳金翠也分享到,東南亞十分擅長運用香草植物,她想在家旁種一片野菜香料花園,作一個戶外的小餐坊,老公還說她很像臺灣的原住民如此善用野菜,因此寶莉跟姊妹們提議下個月要去排灣族部落串門兒,與原住民交流野菜料理。

來自越南的陳金翠,是寶莉姊的好拍檔,燒得一手好菜外也擅長與人交流

或許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就像野生植物般,以自己的姿態和氣味在角落默默綻放,或許有時未必會被看見,或許有天會遇到懂得欣賞妳、與妳結伴的朋友,就像臺東的香草植物被這群新住民姊妹們好好地運用,就如同寶莉遇到一群相伴相知的姊妹們,大家一起在這個地方落地生根。

聚會當天大家一起幫九月份壽星過生日,孩兒們吃了好幾塊蛋糕。

當天聚會除了新住民姊妹,也有幾位東漂青年和臺東在地人一同參與,寶莉表示非常歡迎所有族群的加入。面對臺東的原住民,在不同時期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的人們是新住民,而相對於已定居臺東十多年的寶莉與金翠,近幾年來東漂移居臺東的朋友們也是新住民。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來到這裡、因為什麼原因留下……大家都在臺東這片土地共同生存著。

寶莉的辦公桌,也是服務據點的接待大廳。

看著寶莉和姊妹們邊吃飯邊討論著一起創業的點子:融合異國風情的無菜單料理、活動外燴、點心餐盒……期盼在不遠的一天,姊妹們的夢想一個個成真。

【 造 路 工 具 】人 生 的 拼 貼 書

翻開寶莉姊自製的拼貼書,她便滔滔不絕自己在天津生長的歷程以及家鄉的一切,也很興奮地介紹家鄉的節慶與習俗,像是不同時節包不同餡料的餃子、年節期間每天的祭儀、還有特別從故鄉買回來的手剪窗花。疫情後返鄉的機會少,話語間是她對故鄉滿滿的思念。這是本用衣服剪貼而成,回望自己人生旅程的書,或許先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在社區幫助更多的人。

111年臺東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臺東新女(綠)—憶情未了

提案單位|臺東縣後山福利協會

了解更多|石寶莉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