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貞佑|跟著錄影帶穿越部落,唱回消逝的歌

受訪者/住海邊工作室 葉貞佑

文/王巧惠 圖/沈逸欣

檢視一沓來自上個世紀的黑盒子,葉貞佑往影帶鑑定表一一註記,「影帶修復的技術門檻不高,只是要花時間,一邊轉一邊清,一卷至少要五個小時。」她在盒背劃開一道裂縫,執起螺絲起子鬆開外殼,取出磁帶清理霉斑、接合斷裂,而後組裝復原,期待封存其中的畫面再次映現。

東河部落居民保存的影帶及進行影帶修復前須填寫的鑑定表。

因為關注卡大地布部落(Katratripulr,卑南族語 拒絕遷葬事件,生長於北的葉貞佑,大學時期輾轉赴卡大地布部落青年於東河鄉開設的衝浪店打工換宿。設計科系的她,同時修習原住民專班課程,為自己在學院觀點之外,加入議題的思想衝撞。即使之後畢業、就業,運行於一般定義的常軌上,仍有些什麼在體內暗湧,驅使她日後的逸出。

2017年貞佑回到衝浪店工作,同時報考研究所,幾經島內移動,終究在馬武窟溪匯聚出另一種生活樣貌。2020年正式定居東河,她往返於11線之間,有時在部落裡練習射箭、共煮共食,有時前往東大學攻讀南島文化研究所,有時揹起水肺往基翬漁港淨海。「我覺得自己比較像是流動的狀態,像我現在在這裡,和這裡的人一起生活、一起活動、吃他們的東西,身體感知也變得不太一樣。」住在海邊,貞佑長出了海的感官,從反潮的地面察覺南風及至,樹葉的動態或浪況洩露風的行蹤,而這些都是過去在都市裡不曾留意的。

貞佑走過平時散步的東河橋,述說著馬武窟溪的生態與故事。

學習族語的過程中,貞佑發覺部落的命名方式蘊含其宇宙觀。例如魟魚為「adipangpang」,而這個詞同時指稱蝴蝶,牠們以相似的形貌,在海洋與陸地遙遙相望,彼此對應。她藉人類學的跨域研究探討部落與海洋的關係,去年更輔以平面設計,將馬武窟溪生態調查成果繪製為族語圖鑑,利用自身的專業與行動,不斷嘗試展現她所看見的東河部落Marongarong,阿美族語

貞佑所繪製的馬武窟溪生物圖鑑。

導引她停泊東的卡大地布部落,雖非如今生活所在,仍持續為之開啟新視窗。2020年參與中研院的部落服務計畫,結識卡大地布部落影像修復計畫負責人Uki Bauki,桑布伊父親所攝的家庭錄影帶映入貞佑的心底。去年某一天,她如常到部落其中一戶人家串門,偶然得知東河鄉也存有類似的影帶。

1980年代1990年代是錄影帶全盛期,影像公司來此拍攝豐年祭影片,並拷貝販售給族人,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套這樣的收藏,只是隨著時間流逝或斷捨或塵封。最初她從長輩家中取得五支影帶,其中兩支在2021年卡大地布部落舉辦的錄影帶修復工作坊中完成修復,一卷內容為豐年祭,另一卷則是天主堂活動,成為東河部落影像修復計畫的濫觴。

觀影者各自所想在螢幕中顯像,有人發現逝者的身影,有人比較起祭典的今昔差異,有人為離鄉故友視訊直播話當年,這些閒談都成為時代的指證。部分影帶未標註片頭或拍攝年代,仰賴長輩按照當時的階級服判別,更經由族人核實,尋回兩首佚失的歌謠。

「東河部落算是大部落,也很積極做文化保存,但我們還是看到歌的流失一直在發生。」夥伴撒弗祿・伊凱(Saforo.Ikay)號召其年齡階層拉衝浪,在今年豐年祭唱出其中一首歌,獲得歌舞比賽第一名,令階層夥伴產生繼續傳唱老歌的念想。他們希望藉由傳唱、錄音、演出等方式,竭力打撈失落歌謠的吉光片羽。

得力於族人助陣,貞佑今年蒐集到二十卷錄影帶,並完成初步修復,然而帶子上的磁粉狀態會影響數位判讀,在轉檔完成前都無法確知成敗。「感覺有點像是拆禮物,而且以前的錄影帶是可以洗掉重錄的,也不知道內容會不會和標題不一樣。」

影帶劃開一半後用螺絲起子拆解,便能修復捲帶。

透過卡大地布部落的技術與器材支援,這些未知的影像近期將重見天日,並在貞佑與工作夥伴Saforo啟動田野調查之際,為地方集體記憶倒帶。東河現存多為歡樂的生活型歌謠,期待從錄影帶中找到不同類型的古調;尚未轉檔的影帶包含兩卷婚禮側拍,或將完整呈現傳統部落婚俗。影像紀錄為當地拼起散落的時空碎片,成為文化復振的重要依據。

生活在東河,貞佑坦言最難的仍是養活自己。預計今年完成碩論的她,身兼計畫負責人與平面設計師,也曾動念回歸城市,換取相對平穩的生活步調,「但在這裡,還有很多事情想做。」她的奇幻漂流仍在繼續,無論是河海的水流,或是傳統過渡到現代的時間之流,貞佑在部落投入各種可能性,為傳統文化激起陣陣水花。

2022年8月13日東河部落豐年祭期間,Saforo擔任其年齡階層拉衝浪的領唱人,吟唱一首在舊影帶中找回的歌謠。

【 造 路 工 具 】捲 帶 機

之所以參與社區營造計畫,起初是為了支付製造捲帶機的費用。影帶修復的重點在於磁帶,需要一手轉動盤座,一手執行修復,然而迴帶機轉速過快,手工捲帶又過於費時。參加卡大地布工作坊時,貞佑看見合作單位自製的捲帶機,只需轉動把手便能依照所需速度捲帶,她商請擅長木工的Saforo協助復刻,大大提升修復效率。捲帶機是一切的開端,引動貞佑將影像修復的路途走得更為長遠。

111年臺東縣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東河部落影像修復保存計畫

提案單位|住海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