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w-Wen Kuo 郭耀文
Profess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fice: Room 419 of BST-I
TEL:(049)2910960 ext. 4806
E-mail: ywkuo@ncnu.edu.tw
Biography
Yaw-Wen Kuo received the B. S. and the M. S. degre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ROC, in 1992 and 1994, respectively, and the Ph.D. degree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from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Taiwan, ROC, in 2000. After three months of military service, he joined ZyXEL Communications Corps. in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where he worked as a hardware project leader in central-office equipment BU. Since 2006, he joined the National Chi-Nan University, Nantou, Taiwan, R.O.C., where he is currently an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is research presently focuses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embedded system.
台灣的教育似乎都是有目的性的, 小學想著為國中準備, 國中想著為高中準備, 高中想著為大學準備, 看似沒錯, 但少了讀書的基本精神. 我剛開始教書的時候, 常會跟學生說, 你們都是大人了, 要為自己負責, 眼光放遠一點, 想想出了校門之後需要面對的挑戰, 然後現在要開始準備, 然而沒多久就發現, 真的聽進去會自動自發的人少之又少.
在大學不是要為畢業後準備嗎? 為什麼這些學生不會呢? 仔細想一下, 原因很簡單, 因為一路走來這些學生都是別人"教"他們準備, 到了大學, 如果老師沒有教, 當然不會自己去準備. 台灣的學生學了這麼多東西, 卻不會用, 也不會自己去學自己不會的東西.
與其怨天尤人, 我想, 就帶自己的學生從頭練習, 去體驗也去享受自己學習的過程, 或許學的不多, 但卻紮實.
2021
一直思考老師是甚麼,傳道授業與解惑? 我常在想到底是傳甚麼道,我的道又是甚麼? 隨著時間,越覺得學生需要知道的更多,然而主要的難題卻是學習動機,這只能由時間來教導了。
寒假開始,因緣際會去了一趟台東,去找了很久沒見目前住在東河包子附近的大學同學,三哥,這是他大學時期的綽號,現在應該是稱為諮商領域的大師應該不為過。雖然只有短暫地聊聊天,收下了好大的一顆他種的山藥,吃了他種的原生芋頭,喝了台東的紅烏龍,看了他很自豪的不會臭又可以分解成肥料的雞舍,現在寫下來才發現短短一個多小時還做了不少事情,喔,還有聽了現場演唱,還有收到了一個usb,裡面是三根棍子的工作坊的錄音。回埔里後,我自己也想了一些,我能夠做甚麼? 除了跟學生說練習很重要,過程很重要之外? 回想我大學時期,感覺大學是一個很奇妙的階段,從高中的家庭約束,突然間跳到了一個完全自由沒人管的階段,姑且稱為心理上的"轉大人"時期,其實是很不知所措的,也可能同學自己沒有察覺那份不安,因為這些都是理工的同學,我可以理解跟自己是有距離的。所以,我想,除了課業上、未來工作上、研究所方向等等之外,學習的經過是甚麼之外,如何培養學習能力之外,我或許還需要做一個工作,那就是安他們的心,心安了才能做事啊。我不是諮商師,也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做,我想傾聽與鼓勵應該是我該做的。或許這是我需要傳的道中的其中一份。不寫會忘記,所以需要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