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就在「九二共識」

秘密就在「九二共識」

吳介民

還記得今年一月總統大選前幾週的媒體奇觀嗎?企業集團大老闆們,以輪流召開記者會、集體刊登報紙廣告等方式挺「九二共識」,猶如在演奏拉威爾的「波麗露舞曲」——同樣的樂句不斷反覆,參與演奏的樂器愈來愈多,音量愈來愈大,直到最後一瞬間爆發。

十多年來,中國干預台灣選舉的動作從沒間斷。1996年的台灣首次總統直接選舉,北京採用飛彈射擊「武嚇」。之後歷次總統大選,中國種種方法干預選舉的報導不少。2012年,最特殊的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而且有系統地操作「以商圍政」的「文攻」策略。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發動「九二共識」宣傳表態。

最近一位法國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Po.)的教授訪談筆者,她覺得很好奇,過去二十年兩岸沒有直航,經貿關係仍發展得相當好,為什麼馬英九政府會在2008年開始與中國簽訂這麼多的協議,綁住台灣自己的手腳,並且讓國際社會認為台灣與中國已經在急速進行統合?

我跟她說:秘密就在「九二共識」這個看似空洞的政治修辭。馬英九代表國民黨贏回政權是一個長達十年的政治操作過程。李登輝的「兩國論」以及2000年民進黨執政,迫使中共提出「一九九二年共識」這個模糊化的詞彙,來推動國共合作。國共逐漸喬出了「一中屋頂」。2005年國共正式合作。胡連公報中明白列出:以「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這個「國共公報架構」獲得當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認可。2006年3月,馬英九在美國提出「馬五點」,第一點主張就是:國民黨將促進兩岸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基礎上,儘速恢復協商。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國共開始執行這個「九二共識議定書」。馬英九第一個總統任期(2008-2012年)國共兩黨便開始收割「九二共識」的果實。問題的關鍵是:誰在幫國民黨打總統選戰?他們為什麼幫國民黨打選戰?難怪選舉過後,新聞報導說北京國台辦舉行了慶功宴。

「九二共識」經過此次大選,可說是已經結束的戰役,但仍充滿謎團。第一,兩岸1992年有「共識」嗎?內容是什麼?第二,誰「發明」了「九二共識」?第三,「九二共識」這類政治詞彙如何影響台灣內部政治?

「九二共識」出現的歷史時刻,關鍵時間點在1999-2000年。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不久北京對台系統就提出「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這個詞彙。當時,唐樹備說:

把兩岸說成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的破壞,海基會某些負責人把兩岸關係說成是國與國的關係,也是對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的粗暴破壞」。

在這個脈絡中,中共所謂的九二年共識是指:兩會在1992年香港會議期間,中方所堅持的,「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應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但先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表述方式可以充分討論協商,這實際上表明表述方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這個立場,也就是後來中國一再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之後,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在2000年2月提到「一九九二年的共識」。

2000年3月總統選舉前,中共又再度喊話。唐樹備表示,假如台灣回到一九九二年共識的話,兩岸兩會就可以開始工作。但唐樹備說:兩岸可以回到一九九二年兩會達成的共識下恢復協商,但九二年的共識並非台灣方面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是中共所說的「堅持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內涵可以不討論」。

2000年4月,蘇起又提出以「九二共識」打破兩岸協商僵局。蘇起後來說:「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他發明的。李登輝曾砲轟「九二共識」是「製造」出來的,還要求與蘇起對質。蘇起表示:「九二共識」的「名詞」是他在政黨輪替二個月前發明的,「我的苦心是希望兩岸仍有對話基礎」,但內涵仍是李登輝總統任內多次引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從以上的時間脈絡分析中,可以說是蘇起發明「九二共識」嗎?恐怕很有爭議。事實真相更接近:中共在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之後,啟動了「九二共識」這個戰場;國民黨「拿香跟拜」。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這個模糊的名詞上開始聚焦,找到進行歷史上第三次合作的契機。第一次國共合作是「聯俄容共」與北伐,第二次合作是抗日,第三次則是為了對抗代表台灣本土力量的民進黨。2005年的胡連會公報中說: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黨的共同主張。

在「九二共識」這個暗藏玄機的詞彙底下,台灣的政治空間愈走愈窄。國民黨在選舉前一直宣傳「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一中代表中華民國。北京的說法卻是「各表一中」:海協、海基兩會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中原則的共識。在國際上,誰說的話算數?前一陣子,馬英九的特使吳伯雄在北京提出「一國兩區」,顯示國民黨的文字遊戲已經玩不下去。這樣下去,台灣的國際空間只能完全依靠中國的「施捨」。

不可忽略的是,愈來愈玩不下去的「九二共識」政治修辭,卻不斷影響了台灣政治。筆者搜尋《聯合知識庫》,從1992年10月到2011年的12月,以「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為關鍵字統計報導次數。從這兩個修辭密集出現的時機可以發現幾個顯著趨勢。(參見圖表)「一中各表」出現的次數,分別在2000-2001年,2008年,2011年出現高峰。其中最高峰在2000-2001年。「九二共識」出現的次數,分別在2001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出現高峰。其中最高峰在2011年,也就是本次總統大選的前幾個月。這兩個關於兩岸關係攻防戰的政治修辭,已經「內化」到台灣的選舉週期,也就是每逢總統大選便會「發作」一次,鋪天蓋地般席捲新聞媒體。換言之,中國因素已經滲入到台灣的選舉運作當中。近年來,「九二共識」的報導次數,大幅超過了「一中各表」。從發展趨勢來看,「一中各表」逐漸淡出,「九二共識」取而代之。

中共是一個善於使用修辭政治的政權。國共兩黨經過十幾年的磨合,在「九二共識」這個模糊概念上合作,簽訂協議,推動兩岸快速的經濟整合。民進黨在這場歷史大戲中缺席,並且在國共合作營造的「一中屋頂」底下不斷地被邊緣化。「九二共識」之後,中共會「新創」什麼政治詞彙來深化框限台灣?這問題值得深思籌謀。

圖:聯合報系「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報導頻率的趨勢,1992-2011年(見附件pdf檔)

(本文刊登於《財訊雙週刊》402期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