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跡岩

活動路線:

集合地點:

景美捷運站1號出口,集應廟前。

交通資訊:

備註:

活動簡介:

山不在高 有仙則靈

仙跡岩又名景美山,因位於景美溪與新店溪之合流口附近,當地人稱為溪子口山。仙跡岩位於南港山陵支脈,山頂有巨石,相傳石上足跡為仙人所留,因之為名。仙跡岩山勢不高,最高點海拔僅144公尺,現有登山健行步道縱橫交錯,加以全區坡度不陡,安全易登,很適合全家一起輕鬆健行。

由景興路開始的登山入口牌樓階梯拾級而上,一開始先爬78階的長壽梯,接著再走100階的登仙坡,階梯稍陡,但不遠即進入較緩之步道,兩旁樹蔭濃密,坡緩而清爽,為盛暑好去處。仙跡岩及仙巖廟均為賞景極佳之展望點,登頂鳥瞰,遠山近水景色盡收眼底,美不勝收,值得一看。

仙跡岩的地質屬中新世沈積的地層,由約在1,850萬年前沈積的石底層(濱海相)與1,350萬年前沈積的南港層(海相)所組成,所以於此地區健行,有機會看到含煤的淺灰色至白色砂岩、灰色砂岩、灰黑色頁岩互層以及厚層塊狀砂岩。

仙跡岩的傳說之一:據說以前台北人要到文山堡時,經過蟾蜍山時就會出現一陣煙霧,然後路人就不見了。呂洞賓認為是妖怪在搞鬼,於是站在仙跡岩上將蟾蜍釣起來降伏,自此蟾蜍山不再傳出「吃人」怪譚。由於呂洞賓站的大岩石上留有「三寸」腳印,所以後人穿鑿附會說是呂洞賓的足跡,而稱其為「仙跡」岩,西元1946年在岩下建廟奉祀衪。又有耆老說,事實上那個「仙跡」只是一名到山上放牛的牧童所刻下的腳印,根本不是什麼「仙跡」。不管眾說紛云,一般信徒寧可信其有,擔心那隻珍貴的「仙跡」遭人破壞,特別以鐵欄圈起來,所以現在到仙跡若想目睹仙跡的遊客,大都被關在岩外,只能看到那塊大岩石了。(摘錄自教育百科)

仙跡岩的傳說之二:傳說五百年前的某一天,劉海仙翁雲遊到景美地方,遙望北方山嶺,妖氣沖天,仔細察見一隻大蟾蜍正在爲害人畜,仙翁決心收妖。便利用魚竿釣魚的方法,誘引怪物上鉤,但用力過猛,雙腳竟硬生生的陷入石内,才將身子穩住,怪物既除,仙人大笑離去,遂留下岩石上的足跡供後人瞻仰,而北方的那座山後來就被習稱爲蟾蜍山。

參考資料:

活動路線 

集應廟 

景興路登山口開始走長壽梯 

仙跡岩廟前展望 

左轉走泥土路到海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