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什么是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有何异同?
答:內家拳是以练神、意、气为主,讲究内修的一類拳術的總稱,內家拳注重的不是肌肉速度、力量的训练,而是以开发人体内在的潜能、培養自身浩然正氣为主,健身效果極佳,在技擊上讲究技巧和自身內力的培养。 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爲武當内家拳的三大主拳(與少林拳一起合稱爲中國四大名拳),三种拳法虽表现形式不同,但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技击理念也极为相似,相互通达,三种拳术的理论,都以中国易学为源头,同属太极文化,皆爲養生防身、修身養性之妙法。
2、问:许多人习练太极拳之后发生膝盖疼痛,练得越刻苦痛得越厉害,甚至不能下蹲及上楼梯,这是练太极拳的必然过程吗?
答:不是。练太极拳对于膝部有严格的要求,绝不会导致膝盖疼痛,之所以膝盖疼痛是由于练拳的姿势不正确所造成,比如膝盖乱扭、“跪膝”等。只要按正确的要领练拳一段时间,则疼痛就会完全消失。
3、问:太极拳是否只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答:不是。太极拳理十分深奥,其运动绝非一般的活动肢体,从深层次来讲,是修道,一个人即使从小开始习练,穷一生之精力亦没有止境,在修炼的过程中随着功夫不断的提高,所获得的益处也在增加,如:防病治病、防身自卫、提高修养、益寿延年等。因此,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从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获益。
4、 问:太极拳能防身自卫吗?
答:能。太极拳既是修道的法门,又是一门上乘武功,为中华武术四大名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拳)之一,其拳理精妙绝伦,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技击防身技法符合阴阳变化之道,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5、问:太极拳与一般运动的健身效果有何不同?
答:一般运动气机的运行仅为升降出入,且较表浅,虽能起到增加新陈代谢的作用,对健身有一定的效果,但多属于消耗,难以储蓄能量。而太极拳气机的运行方式除升降出入外,更有聚散开合,呼吸极为深长,能聚精合神、开穴散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练有养,既能疏通全身经络,又能蓄养精气神,既能健身疗疾、又能益寿延年。当然,这一切须在按正确的要领习练的前提之下才能达到。
6、问:太极拳是否只要打得飘逸柔美就体现了太极文化?
答:太极拳是文化拳,其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养生、技击、国学、中医、经络、兵法、心理学等各个方面,但作为一门武术,动作符合技击要求永远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太极拳的技击特色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文化的各个方面均与其技击要求密切相关,只有严格按太极拳的技击要求检验所练拳架是否合理,才能真正使所练太极拳承载起太极文化.真正太极拳的美别有一番韵味,有着不同于舞蹈美之处,这是其周身规矩所决定的,而其高层次的养生功能也只能在符合规矩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剥离了灵魂的貌似太极拳的“太极拳”不应再称之为太极拳,无论打得多么优美潇洒也不是太极拳,只能算是舞蹈,它承载不起太极文化,不仅养身效果大打折扣,还使不少人损伤膝盖或损寿。不是说对习练太极拳者要求苛刻,如果习练者要求不高,只是想活动身体或想在套路比赛中得奖,对膝盖痛等疾患也无所谓,则照练可也。但太极拳与太极舞的区分还是必要的,因为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绝不能毁在我辈的手上,误导初学者,将飘逸柔美的太极舞当成太极拳的高层次目标去追求,将使太极拳的真意丧失。
当然,严格按太极拳的技击要求传承太极拳并非纯以搏击为目的,或不惜以损耗身体、牺牲健康为代价以求得太极拳技击功夫。在现代,我们传承发展太极拳的精髓正是为了更好地养生,并从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7、问:学完一套太极拳需要多长时间?
答:学太极拳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完整套拳,然后再不断地改拳,另一种是在开始时便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并对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要求基本符合规范,如此学完整套拳后,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将来的改拳只是不断地细化。这两种方式第一种学完整套拳的时间短,但练成功的时间可能更长,有的甚至与成功无缘;第二种方式学完整套拳的时间虽然长些,但成功的时间却短很多,且成功率高。这就好比雕塑,若一开始鼻子眼睛都放错了位置,则第二遍还要推倒重来,由于练拳每天都在重复,若重复的是正确的动作,则少走很多弯路,若重复的是错误的动作,则练得越勤,将来改起来就越难,因为身体有很强的动作记忆,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有的人因此终生无法入太极之门。
学完一套太极拳所需要的时间,就陈式太极拳第一路和杨式太极拳而言,一般20堂课(每堂课1小时)可教完整套拳架。但学得是否扎实还取决于自身的接受能力。
当然,严格按太极拳的技击要求传承太极拳并非纯以搏击为目的,或不惜以损耗身体、牺牲健康为代价以求得太极拳技击功夫。在现代,我们传承发展太极拳的精髓正是为了更好地养生,并从中感受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8、问:什么是太极劲?
答:太极拳,缠法也。正确的缠法依附于合理的拳架之中,没有正确缠法的所谓太极劲只能当游戏耍,一遇缠丝劲或极刚极速极灵之劲则将立即崩溃。大道至简,抓住太极的核心下功夫才不至于白费光阴。
9、问:入静对身体有何好处?
答:许多人平时难有真正的静,一天24小时中不是身体操劳,就是思想上运转,就算在睡眠中仍然发梦,这都是在消耗体内的能量,长此以往,能量大量耗损,身体阴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各种疾病得以乘虚而入,人体也很快进入衰老状态。
人体内部原有很强的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于身体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本能难以发挥出来,因而难以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入。
太极拳功夫分动功和静功两部分,太极拳架属动功,但动中有静,打坐站桩等属静功,是静中有动,长期修炼可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心静可使人体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消除身心障碍,恢复人体的本能,使得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逐步积蓄人体内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增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并且可以达到自我更新、延缓衰老的积极状态,恢复对于人生的信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
10、问:练太极拳是不是越慢越好?
答:“慢”是初学太极拳时须经历的过程,但不是目的。通过慢练可以体察到身体各个部位是否符合规矩,是否在运动中能节节贯穿,从而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完整一家,但慢不可显现呆相。当动作细节都做得纯熟后便可将速度加快,但快不可将细节滑过。当能做到快而不乱后,又可将速度放缓,以练习动作的圆和肢体的松,使肢体在运转中全然不用丝毫拙力,然后,再加快速度以练习身体在快速中保持既轻灵又沉稳。
所以,太极拳练习并非越慢越好,而是通过不同速度的练习,在慢练中求转变的灵活,快练中求动作的沉着,最后达到可快可慢、轻沉兼备。
11、问:练太极拳是不是架子越低越好?
答:不是。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认为架子蹲得低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其实不然。虽说低架子在初练打基础时可起到一定的锻炼腿力的作用,但与功夫的高低毫无关系,而且,即使是打低架也必须严格遵守规范,例如为显示架子低,臀部低于膝盖,则更练不出功夫。其实,若欲练出太极功夫并不在于架子蹲得多低,从太极内功及养生的角度来说,架子不宜太低太大,从实用来说更是如此,否则转换不灵。
12、问:练拳如何做到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答:练武既不能变成练舞,也不应损伤元气,这两者是可以统一的,内气从清静虚无中生,功夫在行拳走架中长,技击技巧在推手散手中检验提高。实战重在灵活,做到走动中随时可发劲而无需蓄而后发。
练功的重点是让所练之气能在宗气(上焦,主舒布)、营气(中焦,主运化)、卫气(下焦,主温化)之间乃至人体周身随意流转,修复、滋润三焦之中的五脏六腑,并打通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帮助身体排毒,以达健身养生之效。
如果单纯追求搏击能力,练气不当,意念太重,努气、使用拙力、挺胸提腹、频繁发力,使气充盈上焦,心火旺盛,外表看似强壮,实为将营卫之气不断向上提取,以供应心肺使用。人体中最能产生热量的是下焦的卫气,卫气是管理肝、肾相关系统的,如果卫气被身体抽用得太多,精元用得太厉害,例如熬夜与过劳,下焦就会产生“火”。练功不当者以意导气提取营卫之气过度,会使下焦的人体之本(精元)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过度被使用而产生“火”,这把“火”如果让其持续燃烧,最终将会烧光人体最后的一滴先天精气。
太极拳的技击能力是基于养生基础上的,“气以直养而无害,力以曲蓄而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