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離層對我們的影響 (天氣唔好, 身體不適...? , 行雷閃電會出事...? 重會死人.......@_@" ? )
所有的物質基礎是原子,原子在以每秒1,000次左右的高速運轉下,產生了振動頻率 (我們稱為赫茲Hz),這樣的結果就產生了電流與磁場。
人體各器官的固有頻率為 3~17Hz,頭部的固有頻率為 8~12Hz,腹部內臟的固有頻率為 4~6Hz
共振是物體在某一外來特定頻率之下,產生較大振幅的擺盪現象。 也就是說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當一個發生振動時,會引起另一個物體振動。 樂理中亦稱「共鳴」。共振效果可製造相當大的能量,如: 高歌發出之聲音震碎玻璃杯,就是因為該玻璃杯的自然頻率與聲樂家的音頻產生了共振現象。
1930年代美國物理學家Royal Rife發現每一個物體包含細菌、 病毒都擁有各自的自然頻率。該發現於1934年經過南加州大學的醫師們以實例進行試驗
著名的生物物理博士王唯工教授所出版的「氣的樂章」中也一再提及,身體的系統運作就是一個共振的現象,人體中不斷的有交互的波在運轉,所有的器官以心臟為發號令台,器官間皆以不同頻率的共振的方式在維繫著正常的運作,血液也是依附著共振波輸送到各部位。
人體細胞成形後,固有頻率會小於 15Hz,如:頭是 8-12Hz,胸腔 4-6Hz,心臟 5Hz,軀體為 7-13Hz,腹腔 6-9Hz,盆腔 6Hz,腰脊柱 4Hz,骨盆 8-10Hz。
而色彩在科學的角度上來說,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波長與頻率,根據原子物理作用,在相互接觸與作用下,人體也就會跟著受影響。
次聲波在大氣中傳播時的衰減很小,往往能傳播數萬乃至數十萬千米而未見有明顯的衰減。自然界有許多次聲源,例如火山噴發、地震、雷電、風暴、海嘯、流星、極光、電離層擾動等,一切大物體的振動都能產生次聲波。大氣中的聲速與大氣溫度有關,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大致在高度20千米和80千米附近有兩個溫度極小值,聲速在這兩個高度處有極小值。根據聲波的折射規律,聲波主要集中在溫度極小值附近的通道內傳播,此通道稱為聲道,大氣層有上、下兩個聲道。次聲波可在環繞地球的兩個聲道中傳播很遠的距離。強的次聲波對人體有影響,因為人體器官的固有頻率在次聲頻率範圍內,次聲波頻率與人體固有頻率一致時會產生共振,人會出現頭暈等反常感覺。
地震時或地震後人會頭暈,暈車原理也是這樣。惡心,嘔吐,都是地震的正常反應。
為什麽地震時會頭暈 ?
Reiki / 印度 / 聲音 等治療用頻率
電離層
Sep 5, 2011 (11Mz)
Sep 4, 2011 (16Mz)
Sep 3, 2011 (15Mz)
Sep 2, 2011 (13Mz)
Sep 1, 2011 (13Mz)
Aug 29, 2011 (12Mz)
Mar 11, 2011 (16Mhz)
電離層 資料 Global Real Time Ionospheric (一般是 10Mhz 以下)
資料 :
12Mhz 6 Sep
12Mhz 7 Sep
12Mhz 8 Sep
12Mhz 11 Sep
13Mhz 12 Sep
修習不同能量系統有助自身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