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領隊補充資料

台灣觀光資源

資料來源: 觀光局

台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

臺灣原住民族,泛指在十七世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尚未大量移民臺灣前,就已經住在臺灣及其周邊島嶼的人民。在語言和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Astronesian),原住民族在清朝時被稱為 「番族」,日據時代泛稱為「高砂族」Takasago,國民政府來台後又將原住民族分為「山地同胞與平地山胞」,為了消解族群間的歧視,在1994年將山胞改為「原住民」,後再進一步稱為「原住民族」。台灣原住民族群目前已有14族,其名稱族別如下:

阿美族、泰雅族、雅美族、賽夏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鄒族、邵族、葛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族。

  • 賽夏族

賽夏族夾雜於泰雅族與客家人之間,所以賽夏人大部份會講泰雅語與客語,甚至以此兩種語言為日常用語。一提到賽夏族,大家立刻聯想到充滿神秘色彩,難以理解的矮靈祭。相傳過去賽夏族和矮人taai(ta'ay)毗鄰而居,矮人傳授賽夏人農耕、醫術、及祭祀歌舞,賽夏人將其視為恩人,每當舉行祭典節慶時,都會請矮人前來飲酒作樂。但是矮人常常調戲賽夏族婦女,賽夏族隱忍許久後決定報復,設計殺害了許多矮人,存活下來的矮人詛咒賽夏人將會招逢連年災害、穀物歉收果然應驗成真。賽夏族人因此年年舉辦「矮靈祭」,祈求矮靈不再降禍於賽夏族人。賽夏族矮靈祭便在賽夏族人恩怨情仇的複雜心理下延續至今。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也多嚴格遵守許多與矮靈祭相關的禁忌和避諱。多分布於苗栗縣南庄鄉,文化代代相傳,傳統祭點繁多以祈天祭及矮靈祭最富盛名 (一年一小祭,隔年一大祭) ,矮靈祭場向天湖位於苗栗縣南庄鄉的東河村。

  • 阿美族

阿美族-台灣人數最多也是最大的原住民族群,屬於母系社會,在每年的7~9月舉行為期7天的豐年祭典。其祭典意義:有飲水思源、不忘祖德的意義。

  • 泰雅族

泰雅族-為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第2大族。在原住民族群中,有「鯨面」習俗的是泰雅族、賽夏族。

  • 排灣族

排灣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第3大族群。分布於屏東縣、台東兩縣。每5年舉行「竹竿祭」﹙又稱5年祭﹚是為最重要的祭典,竹竿祭為期5天,通常在10月25日舉行

  • 雅美族

雅美族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雅美人自稱「達悟」,是「人」的意思。。總人口數大約有二千九百人。

雅美族特有的「飛魚文化」,每年三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雅美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雅美人開始捕飛魚。

  • 布農族

是典型的高山民族,為父系社會行大家族制。在原住民族群中排名第4的族群,主要依靠農業維生,兼而從事狩獵、採集等活動,而文化成就上首推精巧的紡織技術。重要的年度祭典是「打耳祭」,通常是在4月份舉辦。

*在原住民族群中以八部合音,響譽國際的是布農族。

  • 卑南族

多分布於台東縣卑南鄉,是東台灣原住民族群中人數最少的族群。近年來的年度大事從猴祭、大獵祭、至聯合年祭,為期約8~10天,大致從12月24日夜晚持續至元旦。

  • 魯凱族

多分布在高雄縣、台東縣一帶,以霧臺為大本營。霧台鄉屬山地經常管制區,欲前往其中的文德村須事先辦理甲種入山證 。其社會階級共分為大頭目、貴族、士以及平民等四個階級。

魯凱族的族花是-「百合花」要善獵的勇士及貞潔的女子才可佩帶。其文化是以刺繡與木雕為主,人物、臉譜、百步蛇是木雕中常見的題材,百步蛇是貴族特有的紋飾。

  • 邵族

邵─Thao,原義是「人」,最初住在水社湖(就是日月潭前身水沙連)的西岸湖畔,所以被漢人稱為「水社化番」或「水沙連化番」。是台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少,漢化最深的一族。主要集中於日月村的德化社。其終年有祭祀;最大的祭典是約在舊曆8月15日前後的豐年祭(恰為日月潭水沙連觀光季舉辦日)。其他重要的祭典還有農曆3月的播種祭與7月的狩獵祭。部落組織是以「頭目」為中心,頭目即是領袖,可世襲。

*「湖上杵聲」就是形容邵族的文化特色。

  • 鄒族

又稱為曹族,主為阿里山鄉的原住民。每年的2月15日舉行戰祭、年祭則是固定於國曆的8月15日起舉行3天。

  • 噶瑪蘭族

「噶瑪蘭」是一個民族的族名,也是宜蘭的古地名。在漢人大舉來到宜蘭開墾以前,樂天知命的噶瑪蘭人,是在蘭陽平原上活動的主要族群。 噶瑪蘭人自稱「平原之人」,他們天生喜歡接近水,是一個愛水的民族。過去他們居住的地方,多半在宜蘭河流域的壯圍鄉、礁溪鄉和宜蘭市,以及冬山河流域的五結鄉、冬山鄉和羅東鎮境內。

噶瑪蘭族人是現今台灣平埔族群當中族群意識強烈、文化特質最鮮明的一群人。

  •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由官方承認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花蓮古稱「奇萊」,奇萊二字是「Sakiraya-撒奇萊雅」的諧音。「撒奇萊雅」是阿美族中一個支系的名稱,世居花東縱谷北端,所以此地就以奇萊命名。撒奇萊雅族原來分佈在奇萊平原(花蓮平原)上,範圍相當於現在的花蓮市區,花蓮舊稱「奇萊」,是阿美族稱其為「Sakiraya」擷取「kiray」的音而來。Sakizaya一詞意義傾向「真正之人」,是特定的一群人,撒奇萊雅族屬於母系社會,採入贅婚,從妻居,因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因此同時兼有漁業以及狩獵等經濟產業。近代因甚早接觸噶瑪蘭族人,從其學習水田耕作,因此水稻的種植歷史甚早。用的語言亦稱為「Sakizaya」。撒奇萊雅族的聚落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撒奇萊雅族相信祖靈的存在。根據日文文獻的記載以及撒奇萊雅族耆老的口述,早期撒奇萊雅族的祭典是以小米為祭祀中心,按照小米生長時節,分為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

  • 賽德克族

分佈於花蓮縣與南投縣一帶,人口約5千至1萬人,其為平權社會,重要一事有1.祖靈信仰2.善於守獵3.民族性強悍,文化表現與太魯閣族相似。

上述內容資料取得自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http://www.tacp.gov.tw/

台灣共有十三個國家風景區

台灣以高山聳立聞名國際,是個有名的『高山島嶼』。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比比皆是,而將近4000公尺的玉山(3978公尺),更是東北亞的第一高峰。也因地理資源的豐沛,台灣擁有許多特殊地形及奇特的地理景觀。除了高山外,台灣還有優美的海岸風光。 北起擁有各類特殊海岸地形的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北海岸與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經過風光明媚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及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一路往南,可達陽光四溢、具南國風味的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就順著山勢還可一逛原民風情的茂林國家風景區,一探台灣蝴蝶世界、魯凱石屋及大自然美景。 美麗的神話傳說描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凄美,日出、雲海的美景,更滌清一身的沉重。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八卦山賞鷹、水果之鄉的梨山、佛教聖地的獅頭山都可讓你感受到台灣多元且不同的風貌。

澎湖群島星羅棋佈於台灣海峽中,是由64個島嶼組成,地勢平坦,與台灣本島地形完全相異,是台灣地區最壯麗特殊的海島景觀。馬祖卸下武裝鐵甲後,傳統閩東石屋、渾然天成的海蝕奇景和特殊的閩東人文特色,散發出誘人的風情。孤懸台灣東南太平洋海中的蘭嶼及綠島可讓你享受生態、賞鯨、浮潛之樂。雲嘉南國家風景區是國內第一座以濱海生態為主的國家風景區,區內擁有Spoonbill(黑面琵鷺)、Salt(鹽)、Sun(陽光)、Sea(海)的4大自然資源,是觀光局第12座國家風景區。

第十三座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位於台南縣嘉南平原東部高山與平原交接觸,轄區範圍廣大,因地處高山與平原交接觸,又有溪河橫切,呈現不同地形變化,形成天然的瀑布飛泉等景觀,境內還富函地熱地質,是一處渾然天成的地質教室,區內有數座聞名遐邇的水庫,例如:曾文水庫、尖山埤水庫、烏山頭水庫、虎頭埤水庫等,為南台灣重要水資源的重要區域,烏山頭水庫竣工當年為全球第3大水利工程系統,外國學者數次前來參訪觀摩,成為境內重要的水利建設。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轄區內為台灣重要農產地,四季盛產多樣化的水果與物產,讓西拉雅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近年來,藉由政府的專業輔導,整合各縣市農產品,推廣在地的原鄉特色產業「一鄉鎮一特色」,西拉雅境內的15個鄉鎮各具其特色產業,成為境內重要的觀光推廣資源。

「環遊西拉雅」整合轄區境內5大遊憩系統「關仔嶺遊憩系統」、「曾文遊憩系統」、「烏山頭遊憩系統」、「左鎮遊憩系統」、「虎頭埤遊憩系統」,各項旅遊資訊與文化特色,推廣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在地旅遊特色,並提供食宿、交通資訊,地圖導引等資料,讓遊客查詢相關資料,不妨來一趟西拉雅,享受人文與自然的原鄉旅遊。

:::

關仔嶺風景區位於台南縣白河鎮,以溫泉、水火同源、關仔嶺公園、大仙寺、碧雲寺著名,是台南縣極熱門的風景區之一,與北投、陽明山、屏東縣四重溪並稱台灣4大溫泉,屬鹼鹼性碳酸溫泉,含有硫磺成分,呈黑色,滑膩感 .泉溫約76度左右,又稱「黑色溫泉」,關仔嶺溫泉亦同屬世界罕見之「濁泉」,溫泉泉水可強化骨骼與肌肉,提高新陳代謝機能,降低血糖增加白血球,提高鈣質的排泄,降低酸份的分泌與排泄、對手腳冰冷及婦人病症、糖尿病、過敏性支氣管炎、貧血、坐骨神經痛、等有改善效果。鹽分含量很高,這些鹽分在泡完湯後能附著在肌膚上,以防止汗水蒸發,具有不錯的保溫效果。

其傳統文化中,以「西拉雅文化(即平埔族文化)」最具代表性。漢人先民來到台灣以前,嘉南平原上散佈著平埔族群的聚落,主要是洪雅族、西拉雅族等原住民先民。他們以狩獵、簡單的游耕與漁業為生,天災與高山原住民是他們生活中的兩大威脅,為了集體防禦,過著不固定移居生活,且聚落規模都不大。

漢人來台之後,帶來原鄉的農耕技術,平原上開始有儲存灌溉用水的埤塘,因而可以栽種稻米,後因漢人掌握技術與資本的優勢,因此,產生一種「割地換水」的合作方式:即漢人興建埤塘,平埔族人則讓出部分土地給漢人以交換用水。久而久之,隨著漢人的大量移入,平埔族被迫遷徙,雙方的合作關係也成了歷史的記憶。

90年代平埔正名運動開始,隨草根性「平埔文化復興運動」喚醒原住民對於文化、族群之間的認同,透過圖書出版(文化認知、知識建構)、實地走訪(歌舞、姓氏、系譜、飲食)、儀式重建(阿立祖信仰、夜祭、嘯海)等重新尋根,以全球在地化「文化觀光」的角度彙整「文化地景」資源,尊重平埔文化的傳承經驗,建立台南區域平埔族群之間、平埔與其他族群以及平埔與公部門之間的對話平台。

為了突顯平埔族的文化特色,將位於台南縣境內的國家風景區命名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為政府對原住民的一種尊重與保存文化的表現。

為了凸顯西拉雅族的歷史文化特色,於「話說西拉雅」中分項介紹「西拉雅的由來」、「西拉雅的祭典」、「西拉雅的生活」、「西拉雅的語言」增進民眾對「西拉雅文化」的認知與共鳴,沈浸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人文特色中,傳承西拉雅的古文化。

平埔西拉雅族主要有四大社,新港社、蕭壟社、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等四大社,「平埔」兩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草埔」,日治時期學者伊能嘉矩將台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及「平埔族」兩大族群,所以平埔族並非指原住民一族,而是個具有「複數」族群的泛稱,就像高山族指的是早期的九族原住民一樣,實際上原先也是由許多不同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的民族所構成。幾百年來平埔族群大都融入台灣漢人社會而且通婚頻繁,但由各項特徵上來看,平埔人和我們現在熟悉的高山原住民相同,都屬於「南島語系民族」。早期平埔族人生活方式簡單,以農業耕作母系社會為主,而在平埔各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廣、勢力最強的則為西拉雅一族,從台南平原至恆春半島整個廣大區域都是早期學者分類的西拉雅族領域,台南縣市更是西拉雅本族的根據地。當初荷蘭人稱台南附近的四大社人為Sideia,而「西拉雅」一詞就是以該名族對人「四大社」的稱呼台語發音諧音轉化而成,後來變譯名「西拉雅」Siraya代表該族。也有說Siraya就是「人」的意思。

台灣共有十三個國家風景區

台灣以高山聳立聞名國際,是個有名的『高山島嶼』。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比比皆是,而將近4000公尺的玉山,更是東北亞的第一高峰。也因地理資源的豐沛,台灣擁有許多特殊地形及奇特的地理景觀。除了高山外,台灣還有優美的海岸風光。 北起擁有各類特殊海岸地形的東北角國家風景區北海岸與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經過風光明媚的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一路往南,可達陽光四溢、具南國風味的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就順著山勢還可一逛原民風情的茂林國家風景區,一探台灣蝴蝶世界、魯凱石屋及大自然美景。 美麗的神話傳說描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凄美,日出、雲海的美景,更滌清一身的沉重。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八卦山賞鷹、水果之鄉的梨山、佛教聖地的獅頭山都可讓你感受到台灣多元且不同的風貌。

澎湖群島星羅棋佈於台灣海峽中,是由64個島嶼組成,地勢平坦,與台灣本島地形完全相異,是台灣地區最壯麗特殊的海島景觀。馬祖卸下武裝鐵甲後,傳統閩東石屋、渾然天成的海蝕奇景和特殊的閩東人文特色,散發出誘人的風情。孤懸台灣東南太平洋海中的蘭嶼及綠島可讓你享受生態、賞鯨、浮潛之樂。雲嘉南國家風景區是國內第一座以濱海生態為主的國家風景區,區內擁有Spoonbill(黑面琵鷺)、Salt(鹽)、Sun(陽光)、Sea(海)的4大自然資源,是觀光局第12座國家風景區。

第十三座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位於台南縣嘉南平原東部高山與平原交接觸,轄區範圍廣大,因地處高山與平原交接觸,又有溪河橫切,呈現不同地形變化,形成天然的瀑布飛泉等景觀,境內還富函地熱地質,是一處渾然天成的地質教室,區內有數座聞名遐邇的水庫,例如:曾文水庫尖山埤水庫烏山頭水庫虎頭埤水庫等,為南台灣重要水資源的重要區域,烏山頭水庫竣工當年為全球第3大水利工程系統,外國學者數次前來參訪觀摩,成為境內重要的水利建設。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轄區內為台灣重要農產地,四季盛產多樣化的水果與物產,讓西拉雅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近年來,藉由政府的專業輔導,整合各縣市農產品,推廣在地的原鄉特色產業「一鄉鎮一特色」,西拉雅境內的15個鄉鎮各具其特色產業,成為境內重要的觀光推廣資源。

「環遊西拉雅」整合轄區境內5大遊憩系統「關仔嶺遊憩系統」、「曾文遊憩系統」、「烏山頭遊憩系統」、「左鎮遊憩系統」、「虎頭埤遊憩系統」,各項旅遊資訊與文化特色,推廣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在地旅遊特色,並提供食宿、交通資訊,地圖導引等資料,讓遊客查詢相關資料,不妨來一趟西拉雅,享受人文與自然的原鄉旅遊。

其傳統文化中,以「西拉雅文化(即平埔族文化)」最具代表性。漢人先民來到台灣以前,嘉南平原上散佈著平埔族群的聚落,主要是洪雅族、西拉雅族等原住民先民。他們以狩獵、簡單的游耕與漁業為生,天災與高山原住民是他們生活中的兩大威脅,為了集體防禦,過著不固定移居生活,且聚落規模都不大。

漢人來台之後,帶來原鄉的農耕技術,平原上開始有儲存灌溉用水的埤塘,因而可以栽種稻米,後因漢人掌握技術與資本的優勢,因此,產生一種「割地換水」的合作方式:即漢人興建埤塘,平埔族人則讓出部分土地給漢人以交換用水。久而久之,隨著漢人的大量移入,平埔族被迫遷徙,雙方的合作關係也成了歷史的記憶。

90年代平埔正名運動開始,隨草根性「平埔文化復興運動」喚醒原住民對於文化、族群之間的認同,透過圖書出版(文化認知、知識建構)、實地走訪(歌舞、姓氏、系譜、飲食)、儀式重建(阿立祖信仰、夜祭、嘯海)等重新尋根,以全球在地化「文化觀光」的角度彙整「文化地景」資源,尊重平埔文化的傳承經驗,建立台南區域平埔族群之間、平埔與其他族群以及平埔與公部門之間的對話平台。

為了突顯平埔族的文化特色,將位於台南縣境內的國家風景區命名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為政府對原住民的一種尊重與保存文化的表現。

為了凸顯西拉雅族的歷史文化特色,於「話說西拉雅」中分項介紹「西拉雅的由來」、「西拉雅的祭典」、「西拉雅的生活」、「西拉雅的語言」增進民眾對「西拉雅文化」的認知與共鳴,沈浸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人文特色中,傳承西拉雅的古文化。

平埔西拉雅族主要有四大社,新港社、蕭壟社、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等四大社,「平埔」兩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草埔」,日治時期學者伊能嘉矩將台灣原住民族分成「高山族」及「平埔族」兩大族群,所以平埔族並非指原住民一族,而是個具有「複數」族群的泛稱,就像高山族指的是早期的九族原住民一樣,實際上原先也是由許多不同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的民族所構成。幾百年來平埔族群大都融入台灣漢人社會而且通婚頻繁,但由各項特徵上來看,平埔人和我們現在熟悉的高山原住民相同,都屬於「南島語系民族」。早期平埔族人生活方式簡單,以農業耕作母系社會為主,而在平埔各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廣、勢力最強的則為西拉雅一族,從台南平原至恆春半島整個廣大區域都是早期學者分類的西拉雅族領域,台南縣市更是西拉雅本族的根據地。當初荷蘭人稱台南附近的四大社人為Sideia,而「西拉雅」一詞就是以該名族對人「四大社」的稱呼台語發音諧音轉化而成,後來變譯名「西拉雅」Siraya代表該族。也有說Siraya就是「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