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太極拳之「小架」實源屬太極拳之一種,有別於「大架」的姿勢及大動作;小架的動作比較小。
小架以楊少侯宗師的詮釋致為精妙,傳人不多,當中有吳公儀及吳圖南宗師。及後吳公儀宗師於香港設立「鑑泉太極拳社」,以吳式太極拳授徒。
楊少侯
吳公儀
吳圖南
黃漢榮老師於一九五九年拜入吳公儀宗師門下,學習吳式太極拳,追隨左右,得吳公儀宗師親傳小架。及至一九六一年「鑑泉太極拳社」總社新大廈落成開幕,自此更勤於修習小架,亦是鑑泉太極拳社內唯一盡得小架真傳的門人。
黃漢榮 師父 (最後排,右面,第三位)
小架動作細緻繁多,不易修學,在香港能詮釋小架及有一定修為的,相信黃漢榮老師父屬碩果僅存之小數。且黃老師近年對小架應用於關節根骼,順意養氣,更有獨特體會。
吳式太極拳之小架 ,因採納中正安舒,要求動作細緻,乘上傳下,節節清楚交代,慕能使練習者得到健體及搏擊的實踐成果,故小架又名為「用架」。 練習小架時要求輕靈、沉實、緊湊、順遂、通體貫串,絲毫無間,意到氣到,氣走全身,如非口傳身授,恐難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