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 亦友 伴我行
歐陽 楊梅玉
摘錄自《禪心與天恩》
他肯定我的勇氣,將自己已入中年的生命投入一個完全陌生而未知的天地去接受歷練。他支持我的信念和「盡人事而聽天命」的生活態度,把所有的挫折、阻礙、危機、衝擊、都當作生命淨化的過程,沒有迴避,沒有抱怨。
六年青澀的少女年代,是經過激烈的聯考競爭後,在台北著名的第二女子中學度過的。後來在「省辦高中,市辦初中」的教改政策時,改名為「中山女高」 (「中山」之名大於「中正」.)因為當時的石校長一直不服北二女這個校名。她常向學生們誇耀說:「我的學生不必穿綠色制服(北一女的校服),在路上走,從背後我都可以認得出來,我的學生氣質就是不一樣。我們的初中部畢業生聯考成績比她們(北一女)好,為什麼要屈居第二女中之名?」在現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並不欣賞佛教星雲大師所提倡的「老二哲學」,好像如果不是冠軍、第一名,就什麼都不是。這些與北一女中的心結,至今在美國加州每年北二女校友會中的笑劇演出,在提到「綠制服」時,都還常出現一種化悲憤為力量的情節。
當年很有魄力的石校長在學校實行兩種政策。一是:增加直升高中的名額,不必經過高中聯考可繼續在本校就讀高中部,以便留住苦心栽培出來的優秀初中生,將來大專聯考時再與北一女一較高下。二是:強迫說服出去參加聯考的初中畢業生,第一志願要填北二女,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石校長的苦心可見一斑。我是屬於乖乖牌的學生,成績達不到直升高中的標準,奉行「聖旨」似的以北二女為第一志願,參加高中聯考。許許多多人都以超過北一女的錄取標準,高分回到本校高中就讀,我就是其中之一。
著名的小說家瓊瑤女士畢業於北二女,她只比我高幾屆。她描寫師生戀的「窗外」正大量地發行,洛陽紙貴,幾乎沒有一個北二女的學生不在繁重的功課壓力下,還偷偷買來看的。唯有一位美術老師(楊蒙中)願意私下和學生談論他所見證的書中故事,大受學生歡迎。師生戀的迷思充塞在校園每一個角落,只要有人在下課時去辦公室或任何教室外的地方找男老師說話,就會被其他同學繪聲繪影,加油添醋地猜疑。校方不得不採取高壓手段,以免影響學生專心用功的校風。「窗外」在北二女成了禁書,學校也從此不聘請年輕的男老師,以杜絕後患。但瓊瑤的愛情小說卻一部部出版,擄獲了許多少男少女情竇初開的心。
講述這麼多當時的學校時代背景,主要是因為高中時有位由外校聘來兼課的中年男老師,常常備受爭議。一是他的年紀似乎不夠「老頭」的標準,居然還能受聘。二是他以教哲學的方法教三民主義,對學生將來的大專聯考是個「劫難」,絕對考不到好成績,學生、家長都憂心忡忡。偏就這位師長時常對我特別鼓勵、肯定,給我寫信,邀我到他家談哲學、美學,談人生。因此在學校一向是乖寶寶而膽怯的我,卻常引起同學們的側目與議論,被歸為異類。果然,在沒有另外找補習班的情況下,我在大專聯考時的三民主義只考到五十九分,連及格的邊都沒沾上,但是我們卻培養了忘年之交的情誼。他是影響我至深的少數幾位師長之一,對我少女時代的自我肯定和自尊心的建立有極大的助益。我大學畢業前的口琴社團演奏會,我結婚十週年的慶祝會,任何情境,只要我記得邀請他,他都沒有缺席,一路伴我同行成長的歲月,時時在一旁關懷著我的動向,至今,我們還保持一年一次的卡片、書信,問候彼此。
在為綠卡的奮鬥塵埃落定之後,這位老師來信仍不忘他對我的諄諄教誨與殷切期望。一方面他肯定我的勇氣,將自己已入中年的生命投入一個完全陌生而未知的天地去接受歷練。他支持我的信念和「盡人事而聽天命」的生活態度,把所有的挫折、阻礙、危機、衝擊、都當作生命淨化的過程,沒有迴避,沒有抱怨。另一方面他問我:「是否仍在生活中兜圈子?孩子也大了,應該從事一份可以發展智慧的工作。」每次我都要很費力的讀他的信,因為他龍飛鳳舞的字跡,也因為他的句句叮嚀常使我沈思良久。
在拿到企業管理碩士學位後,曾在兩個電腦公司工作了幾年,為了爭取標到政府機構的合約,必需找遍各供應廠商的電腦零件價格,錙銖必較地議價,以和同行競標。每天細讀那些文字詭異,常暗藏玄機的政府合約,與精明老練的各商家講價,與態度高傲的有關政府官員搭訕、溝通…,日復一日,覺得自己似乎變得越來越狡猾而面目可憎。那尋找工作意義的使命感一直在催促著我,使我無法安心的繼續在商業界求發展,也許是到了該另謀他途的時候了。
後序:
這位三民主義老師就是程敬扶(後改名為程大城)。此文曾寄給程老師看,當年在校時,他曾私下批閱修改過我寫的小文,此文他卻隻字未改。約在十年前,有一年回台去探望過他,當時有拍照,也有錄影,但後來電腦壞了,連backup的外接硬碟也壞了,實在可惜!當年他還十分健壯,仍住在師大附中的教職員宿舍,在信義路上的某個公園裡,他與我談論「生死」大事。近年回台,每次都來去匆匆,未再造訪他。
近日想到應該邀請程老師參加五十週年慶的餐會,打電話回台,電話卻已停用,請外甥循址去找,得到的答案是電話號碼已註消成空號,屋主數度易人,無人知道程老師的下落。屈指算算,如果他還健在,應該已是百歲的人瑞了。如今沒有程老師的訊息,只能藉發表此文來表達對他的敬意,謝意與思念
人生真的會有許多「來不及」的遺憾,「來不及傳達的愛,來不及挽回的錯誤,來不及實踐的諾言,來不及送出的祝福﹍。」因此,想做的事,還是當下立即「起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