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Jan 21, 2015 2:0:41 AM
義務論由康德開創,強調以理性作為根據檢驗個人的道德準則是否可以普遍化為普遍法則,根據自主性原則強調個人的自由,不受外界控制,有理性為個人離符合普遍化規則的準則,並且作為目的王國中的個人因其人性而被其他成員尊重。
義務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不根據行為的後果判斷善惡,認為道德判斷的標準只在於行為的動機,即只在於善良意志。因外在價值而產生的命令稱為假言命令,因內在價值而產生的命令是絕對命令或定言命令。絕對命令分為絕對命令1與絕對命令2,絕對命令1的公式化表述為,一個行為是道德的,若且唯若該行為準則能夠普遍化,而一個準則能夠普遍化,若且唯若每個人都能按照該準則行動。絕對命令2的公式化表述為:你的行動,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任何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永遠看做是目的,決不能只看做是手段。絕對命令1是形式原則,而絕對命令2是實質性原則,是絕對命令1的依據。
絕對命令與假言命令的區別在於,假言命令是為了實現外在的具體目的而命令,絕對命令是為了被理性規定的善良意志自身而產生的命令。
康德強調內在與外在的區別,區別了外在責任與內在責任,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外在目的與內在目的,以及道德世界與自然世界。他提出了目的王國的理想,並提出目的王國成員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