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棲地是生物在特定時期所使用到的空間,例如水蠆會停留在水生植物、枯枝、底層落葉處;蜻蜓成蟲會尋找岸邊突出物停棲,小型的豆娘會在草叢中覓食。因此,不同的時期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環境因子,也會造成不同的行為模式。
二、生物棲地是一個可以讓動植物生存、生長的地方,充足的食物是讓動物持續生存的重要因素。
一旦棲地環境遭受破壞、污染,動物即會離開另覓他處,有些種類無法適應他處便會造成死亡。
三、蜻蜓與豆娘的生活棲地主要是在水域環境週遭,在都市、郊區常見的蜻蜓種類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若能夠提供一些水源環境與適當的植被,就能夠吸引蜻蜓、豆娘前來棲息。
四、許多校園裡都有設立水生植物池、生態池或是景觀水池,不論是何種水池都有機會能夠吸引蜻蜓與豆娘,
在棲息地當中擁有愈多樣化的環境,將可以提供更多的種類前來覓食、求偶、產卵與繁殖,
因此,營造一個適合蜻蜓、豆娘的生長棲息及生活的空間就能夠增加蜻蜓、豆娘的種類與數量。
五、水池的微棲地改善:
1.增加水生植物的多樣性:
2.檢視水中動物的種類:大型魚類、外來種
3.檢視水質與水量:垃圾、污水、水源穩定
4.創造更多的人工水域環境:產卵場所、停棲樹枝、多樣化的棲地環境能夠吸引不同的生物前來,提供蜻蜓、豆娘豐富的食物、青蛙、蝌蚪、孑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