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翅蜻蜓:薄翅蜻蜓分布非常廣泛,在世界各地幾乎都能夠見到,台灣從海邊到三千公尺的高山都可以發現薄翅蜻蜓的蹤跡。體長4~5公分
的薄翅蜻蜓,一枚翅膀只有4毫克,是否真的能夠完成遷徙呢?
一位馬爾地夫的生物學家安德森發現薄翅蜻蜓具有長距離的遷徙活動,牠們藉助鋒面、雨季的水源完成在印度南部和非洲南部之
間的遷徙,跨越4個世代完成了長達1萬4千到1萬8千公里的旅程(Walker,2009)。
(二)紅脈蜻蜓: 西元2004年秋天,在新北市、基隆市記錄到紅脈蜻蜓,是當時台灣新的紀錄種。紅脈蜻蜓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在英國也有出
現遷徙的習性。
雄蟲翅膀透明,翅脈是紅色,翅痣黃色,腹部紅色,腳則是黑黃相間,根據近幾年來的野外調查,到了初秋東北季風吹向台灣,
就能夠找到紅脈蜻蜓。
(三)長尾蜻蜓:西元2007年秋天,在基隆市信義區的一個湖泊採集到長尾蜻蜓,是台灣蜻蜓的新紀錄種。長尾蜻蜓分布在中國、日本、琉球群
島、北韓、俄羅斯,雄蟲臉部白色,合胸黃褐色,六足黑色,腹部紅色,翅膀透明,翅痣淺黃色。根據近幾年來野外調查長尾蜻
蜓和紅脈蜻蜓都有類似的遷徙行為,入秋後的第一道東北季風往南吹,在台灣的北部地區幾乎都能見到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