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與解析度:
像素Pixel:數位影像檔案表示圖片的最小單位
解析度Resolution: 代表單位長度可以放進去的像素個數
DPI (Dot Per Inch)
PPI (Pixel Per Inch)
電腦使用圖片: 約72 DPI
列印圖片: 約300 DPI
彩色圖片表示模式: RGB模式,CMYK模式
印裝廠列印輸出介紹-木曜4超玩五週年特別企劃!!!我們終於要出書啦!!!-一日出版社 [YouTube]
常用冪次方:K=10^3, M=10^6, G=10^9, T=10^12
影像大小: 相素總量、列印尺寸、檔案大小
色彩深度: 黑白、灰階、256色、全彩
向量圖、點陣圖
影像格式: xcf, jpg/jpeg, png, gif, tiff
jpeg-png-tiff比較 [Link]
圖層
GIMP
GIMP官網 [WWW]
GIMP工作環境: 工具箱+編輯區+面板區
設定語系: 編輯\偏好設定\介面\語言\中文[zh_TW]
工具箱: 提供你影像處理時所需的不同工具
工具的開啟與隱藏: 編輯\偏好設定\介面\工具箱
圖示主題: 編輯\偏好設定\介面\圖示主題
佈景主題: 編輯\偏好設定\介面\佈景主題
面板區
單一/分離 視窗模式:視窗\Single-Window Mode
工具箱
移動工具、筆畫工具、橡皮擦工具
前景色、背景色
練習: 面板的開啟、關閉、組合
練習: 查詢檔案或資料夾的資料大小。檔案總管\右鍵\內容。
練習:新增 800X600 pixel, 75 DPI 的特定背景顏色的圖片
練習: 新增10 cm X 10 cm, 300 DPI的圖片
練習:開啟舊檔
練習:儲存檔案(*.xcf 編輯檔)、另存新檔
練習:檔案匯出 (輸出其他檔案類型的圖檔)
檔案之 另存新檔 與 匯出檔案: 開啟舊檔後
另存新檔: 被更改後的檔案,會儲存於另一個檔案,且原舊黨不會被更動。動作完成後,視窗顯示新檔資訊
匯出檔案: 被更改後的檔案,會儲存於另一個檔案,
練習:開啟PSD檔案、匯出PSD檔
放大/縮小:Ctrl+滾輪,檢視\縮放
開啟圖片: 利用檔案總管拖曳至編輯視窗開啟
建立選取區: 矩形選取工具、變更選取區大小。
選取模式: 取代選取區、加入選取區、刪除選取區、交集選取區
羽化邊緣
圓角
從中央擴展
固定大小: 長寬比、寬度、高度、大小
將選取範圍剪裁: 影像\剪裁為選取範圍 (去除為選取區)
剪裁: 保留 影像 部分區域
固定剪裁區域
剪裁輔助線
移動、調整剪裁區域
調整影像尺寸:
圖片\縮放圖片
圖片\列印尺寸
圖片\畫布尺寸
練習: 簡易邊框
編輯\對選取範圍描邊→Stroke
影像\畫布尺寸→調整畫布尺寸+將影像放在畫布中央
編輯\對選取範圍描邊→Stroke
練習: 文字效果
文字工具+字型+字型大小
練習: 文字效果
文字工具+字型+字型大小
文字轉選取區: 圖層+右鍵\透明色版轉為選取區域
新增圖層: 圖層\新增圖層
漸層工具(Gradient Tool, 混色工具)+形狀
顏色\著色
根據選取區範圍製作陰影:濾鏡\光影\Drop Shadow
圖層連結: 將圖層綁在一起,可一起移動
移動工具: 移動工具使用時,雖然已經點選要移動的圖層,滑鼠指標還是要在該物件上點選拖曳,否則會移動背景圖層
練習:浮水印
輸入文字: 使用文字工具
自動剪裁出文字範圍: 影像\剪裁出內容 (圖片\自動剪裁圖片)
合併圖層: 影像\影像平面化
調整畫布大小: 影像\畫布尺寸
製作圓角圖框與陰影: 濾鏡\裝飾\Round Corners
刪除圖層
剪裁內容: 影像\剪裁出內容
新增圖層
變更圖層順序
浮雕濾鏡
縮收選取
剪裁內容
強光混合模式
[問題]
練習: 旋轉影像
拖曳 參考線
旋轉 工具
移除 參考線
剪裁 工具
練習: 白平衡
顏色\自動\白平衡
練習: 黑白照片
顏色\色相及飽和度
色相飽和度調整
GEGL=General Graphics Library [Link]
工具\GEGL
練習: 調整影像的 亮度與對比
顏色\亮度與對比
練習: 調整色彩的鮮豔度
顏色\色相及飽和度
調整「飽和度」: 調整顏色的鮮豔度
練習: 銳利化
濾鏡\加強品質\銳利化
練習: 仿製修補
仿製工具: 選取來源(Ctrl)
複製圖層
圖層模式: 正片疊底+不透明度
練習: 去除紅眼
選取區域
濾鏡\加強品質\去除紅眼
練習: 針對特定顏色,去除顏色的鮮豔度
顏色\色相及飽和度
練習: 雙色調
去除顏色,顯示黑白照片:顏色\去除飽和度
設定相反的黑白照片: 顏色\負片效果
顏色\著色
圖層\遮罩\加入圖層遮色片
設定 遮色片範圍
固定圖層
練習: 雙色調2
產生2張不同色調的圖片
顏色\去飽和度
顏色\著色
產生2張相反的黑白圖片
顏色\去飽和度
顏色\臨界值
分別套入相反的遮色片
圖層\遮罩\加入圖層遮色片
設定 遮色片 透色與不透色的部分
練習: 模糊化背景
羽化選取主題外的區域:自由選取工具→選取\反轉→選取\羽化
高斯模糊濾鏡:濾鏡\模糊化\高斯模糊
練習: 快速遮色片編輯選取區域
複製圖層
翻轉工具
快速遮色片
混色工具
加入透明色板
刪除 不需要部分
練習: 快速去背
前景選取工具
由選取區建立圖層遮罩: 右鍵\加入圖層遮色片→右鍵\套用圖層遮色片
開啟圖檔為圖層
移動圖層
自動剪裁圖層
旋轉+移動
練習: 顆粒狀圖片效果
複製圖層
去飽和度
雜訊濾鏡
柔光 圖層模式
練習: 單色調影像
複製圖層
去飽和化
單色圖層
圖層模式: 相加
練習: 幻燈片
開啟成圖層
濾鏡\合併\幻燈片
練習: 高動態效果(同時保留亮部與暗部的細節)
保留 亮部細節
匯入 亮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
複製圖層→去飽和度
於[亮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加上圖層遮罩,保留亮部: 右鍵\加入圖層遮罩\白色(完全不透明)
複製去除飽和度的圖片,貼上上一步驟的圖層遮罩上並固定
保留 暗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
匯入 暗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
複製圖層→去飽和度→反相
於[暗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加上圖層遮罩,保留暗部: 右鍵\加入圖層遮罩\白色(完全不透明)
複製去除飽和度的圖片,貼上上一步驟的圖層遮罩上並固定
顯示[原圖]+[遮罩後的亮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遮罩後的暗部細節表現佳的圖片],影像平面化
複製平面畫圖層+圖層模式(柔光)
練習: 字型、圖片合成
新增空白圖片
設定 參考線
匯入圖片+移動+調整大小
陰影濾鏡: 濾鏡\光影\Drop Shadow
標題文字
內文文字
圖層群組: 同一個圖層群組,可一起移動圖層順序,但不能一起移動位置
練習: 作舊影像
開啟圖片
複製圖層
灰階圖片(去飽和化)
匯入特色圖紙
圖層混合模式: 柔光、正片疊底
練習: G'MIC濾鏡使用-油畫
G'MIC 外掛濾鏡下載 [Link]
外掛濾鏡
預設資料夾位置: C:\Users\使用者名稱\.gimp-2.8\plug-ins
軟體系統設定: 編輯\偏好設定→資料夾\外掛程式
練習: 快速遮罩
快速遮罩: 利用顏色設定選取區域
快速遮罩(Shift+Q): 紅色部分代表「未被選取」。若要更改為「選取」,選塗上「白色」。
全選→收縮選取區→快速遮罩→利用濾鏡修改選取區
刪除 不需要的部分
刪除 選取區時,該區會被填上[背景色],若要將該區改為[透明色],則須加上透明色板(右鍵\加入透明色板)
練習: LOMO風格
LOMO風格:四周的暗角+特殊的色調
顏色調整: 顏色\色相及飽和度
製作中間圓形加亮: 混色工具(白色-透明)+圖層混合(疊加)
製作四角暗角: 混色工具(透明-黑色)+圖層混合(疊加)
強調 色彩暗部: 去飽和圖層→複製圖層→將 複製圖層 反相→在 原圖層加入遮罩→將 反相圖層 貼入遮罩→圖層混合(疊加)
練習: 普普風
利用遮色片保留想要的顏色部分
遮色片: 白色=保留,黑色=透明 (黑洞)
練習: 強調影像物件邊界
複製圖層
複製圖層→去飽和化→濾鏡\邊緣偵測\邊緣→負片→圖層模式(正片疊底)
練習: 特效背景
新圖檔
雲狀單色雜訊: 濾鏡\描繪\雲狀\單色的雜訊
將顏色調亮: 顏色\色階
模糊化: 濾鏡\模糊\動態模糊
扭曲旋轉: 濾鏡\扭曲\旋轉和擠壓
複製圖層
扭曲旋轉: 濾鏡\扭曲\旋轉和擠壓→圖層模式(變亮)→向下合併
改變色調
顏色\色相與飽和度 或 顏色\曲線
練習: 剪裁
剪裁
使用[自由剪裁工具]+放大檢視+移動(空白鍵)
前景選取工具
複製
開啟欲貼上合成的影像→編輯\貼上成為\新圖層
移動工具
產生陰影: 濾鏡\光影\Drop Shadow+[不勾選]Allow resizing
使用透視工具 變形 原圖片
使用圖層鏈結+移動工具
練習: 泡泡
新增圖片+黑色
新增透明圖層+混色工具+Radial(放射狀)
產生圓形泡泡圖形: 新增透明圖層+畫筆工具(不同大小筆觸)+高斯模糊
產生多個不同的泡泡圖層
產生雲狀彩色圖層
新增白色圖層
雲狀: 濾鏡\描繪\雲狀\Difference Clouds+圖層模式(疊加)
新增透明圖層+漸層工具(彩色)+圖層模式(疊加)
泡泡圖層+圖層模式(疊加)
練習: 水中倒影
開啟圖片
選取 遇倒影的部分→複製成一個新的圖層→移動工具+縮放工具+圖層模式(疊加)
開啟 水波文圖片為圖層+圖層模式(增益提取)
練習: 剪影
開啟 雲多圖片
匯入 剪影圖片 成圖層→去飽和化→圖層模式(強光)→移動工具
加入遮罩→混色
練習: 倒影文字
新增空白圖片
輸入文字
將文字轉為選取區域: 右鍵\將透明色板轉為選取區域
產生彩虹字: 混色工具
產生文字外框: 擴大選取區→填上 黑色→調整圖層順序
合併 彩色文字圖層 與 外框
倒影: 複製圖層→垂直翻轉(圖層\變換\垂直翻轉)→移動→加入圖層遮罩→設定漸層遮罩
加入背景圖層: 檔案\開啟成圖層→調整位置(移動工具)
練習: 拼圖
開啟圖片
建立 拼圖紋路: 新白底圖層→濾鏡\描繪\圖樣\拼圖→圖層模式(正片疊底)
取一塊拼圖: 智慧選取工具→於拼圖層 取 一塊拼圖範圍→於 原圖層 剪下 該拼圖→ 並產生一個新圖→移動位置→建立陰影(濾鏡\光影\Drop Shadow)
練習: 拼貼圖片
利用遮罩 剪貼圖片
建立 參考線
儲存選取區(利用選取區建立色板): 選取區域→選取\儲存為色板
開啟圖片為圖層,並以色板留下想要的區域: 檔案\開啟成圖層→右鍵\加入圖層遮罩\色版(選取想要留下區域的色板。若無法選取想要的色版,可先至色版視窗將該色版移置第一順位)
練習: 彩色文字書輸入與調整
輸入文字
設定每個文字的顏色、字距、基準線
圖層連結
練習: 路徑文字
設定圓形路徑: 圈選圓形選取區→選取\轉為路徑
開啟[路徑視窗]: 視窗\停駐式對話盒\路徑
輸入文字+調整[字距]+調整[字型大小]
設定文字沿路徑排列: 點選 文字圖層+點選 路徑→圖層\沿遮路徑的文字
將路徑文字轉成選取區:選取文字路徑→右鍵\路徑轉為選取區域
將 選取區填入顏色: 編輯\填上前景顏色
匯入圖片為圖層+調整大小+調整位置
設定須顯示圖層→合併圖層→自動剪裁圖片→存檔 *.xcf
開啟照片→內縮選取20 px→反轉選取→填上白色
產生陰影:濾鏡\光影\Drop Shadow→合併 圖片與陰影
生背景色圖層
旋轉照片
匯入Logo→調整位置→調整大小
練習: 色版、選取區與遮色片
將選區區轉成色版: 選取 欲替換的區域→羽化選取區邊界→選取\儲存成色版
匯入圖片成圖層→右鍵\加入圖層遮罩+色版
練習: 外掛 Script 命令稿
路徑: 預設資料夾位置: C:\Users\使用者名稱\.gimp-2.8\scripts
軟體系統設定: 編輯\偏好設定→資料夾\命令稿
濾鏡\描繪\月曆
調整畫布尺寸: 圖片\畫布尺寸
合併可見圖層:
[對齊工具]是[圖層]對齊工具,若該物件沒有佔滿整個畫布,對齊前請先[圖層\自動剪裁圖層]後,再進行對齊工作。
練習: 影像合併
圓角: 濾鏡\裝飾\Round Corners
合併看得見的圖片: 圖片\合併看得見的圖層
匯出為 *.png 可保留透明的效果
移動工具
文字輸入
練習: 濾鏡應用
新增圖片
單色濾鏡: 濾鏡\描繪\雲狀\單色的雜訊
新增的圖層+漸層色彩
圖層模式: 正片模式(彩色+黑色=黑色,彩色+白色=彩色)
文字轉選取區: 右鍵\透明色板轉為選取區
填色: 填色工具
模糊化+多個重複圖層=模糊化範圍的顏色變深
練習: 卡片
不規則矩形選取區: 選取\全選→選取\收縮→選取\羽化→編輯\填上前景色→透明度
邊框效果: 濾鏡\裝飾\Add Border→複製→貼上→右鍵\To New Layer
文字
文字邊框:文字圖層→右鍵\透明色版轉為選取區→新增透明圖層→選取\擴張\編輯\填上前景色
模糊化文字邊框: 濾鏡\模糊化\高斯模糊
調整圖層順序
練習: gif動畫
利用不同圖層的不同圖片,當成gif的不同圖片來源。經由連續顯式不同圖片,產生動畫。
預覽gif: 濾鏡\動畫\播放
產生gif: 檔案\匯出\*.gif→[V] As animation
練習: gif濾鏡
先產生兩個圖層,
上面圖層: 該圖層為須有透明背景,動畫處理圖層
下面圖層: 該圖層為固定圖層
使用gif濾鏡: 濾鏡\動畫\Burn-in
練習:圖層遮色片應用
開啟圖片→加入圖層遮色片(右鍵\加入圖層遮色片\白色)
漸層遮色功能: 使用漸層工具→白色(不透明)─黑色(不透明)
標題文字: 文字工具→直接點選→輸入文字
段落文字: 文字工具→圈選輸入範圍→輸入文字
練習: 選取轉遮罩、選取區轉路徑 練習
智慧型選取工具: 依顏色範圍快速選取
編輯選取區:
選取\反轉
選取\收縮
將選取區欲轉成遮罩: 右鍵\加入圖層遮罩: 選取區
利用遮罩剪裁圖片: 右鍵\套用圖層遮罩
文字轉選取區: 圖層\透明度\將透明色版轉為選取區
選取區轉路徑: 選取\轉為路徑
文字轉路徑: 圖層\文字轉路徑
編輯路徑: 開啟 路徑面板+顯示 該路徑+路徑工具
路徑轉選取區: 選取\由路徑轉換
選取區填上色彩: 編輯\填上前景色
圓角矩形選取: 矩形選取工具+[V]圓角
練習: 名片
新增空白圖片: 檔案\新增
參考線
彩色色塊: 矩形選取工具+編輯\填上前景顏色
縮放圖片: 圖片\縮放圖片→90x56 Pixel + 300DPI
鋪排圖片: 濾鏡\映射\鋪排
A4=長29.7公分X寬21公分
鋪排的結果圖片,只要比A4尺寸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