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利用增加存活时间(TTL)值来实现其功能的。每当数据包经过一个路由器,其存活时间就会减1。当其存活时间是0时,主机便取消数据包,并发送一个ICMP TTL expire 数据包给原数据包的发出者。
主叫方首先发出 TTL=1 的数据包,第一个路由器将 TTL 减1得0后就不再继续转发此数据包,而是返回一个 ICMP 逾时报文,主叫方从逾时报文中即可提取出数据包所经过的第一个网关地址。然后又发出一个 TTL=2 的 ICMP 数据包,可获得第二个网关地址,依次递增 TTL 便获取了沿途所有网关地址。
依据上述原理,利用了 UDP 数据包的 Traceroute 程序在数据包到达真正的目的主机时,就可能因为该主机没有提供 UDP 服务而简单将数据包抛弃,并不返回任何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raceroute 故意使用了一个大于 30000 的端口号,因 UDP 协议规定端口号必须小于 30000 ,所以目标主机收到数据包后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返回一个“端口不可达”的 ICMP 报文,于是主叫方就将端口不可达报文当作跟踪结束的标志。
注意:
traceroute * * * 表示目标没有回复或本地没有收到 ICMP 逾时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