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2009/8/24 上午 06:31:04
隔行如隔山,建議要跟專家一起規畫專案會比較務實且可行。這是我個人經驗啦,我在公司2年後就開始接專案,之後大多都接專案及當系統備援而已,並未掛名系統負責人(通常每個人都有掛名系統負責人,維護系統日常各項需求)。我接專案都有成功,原因無它,我是專家,講專家好像很不謙虛,但專家只是對公司各系統比其他人新人熟悉罷了(且熟能生巧,可以比別人花較少的時間完成工作)。當建置一個新系統時,了解環境、原各系統架構及跨系統功能等,專家就是在規畫設計這些東西,且專案永遠都人力不足,專家可以遞補及cover人力不足的項目工作,專家隨時可以變成程式或測試人員等去執行工作。所以我們公司的專案經理大多為專家,並不是單純只做PM的工作,最少都還有負責系統分析的工作。
以下是我列出的工作項目,因為不知道要歸在平台的那個項目下,所以僅先列出來:
一、橋樑:(以下很多專有名詞都不知道,先以XX替代)
1. 建立災情通報系統,蒐集各地受創資訊 (產出:受創橋樑地點名稱、受創程度等資訊查詢報表)
2. 地形勘查、受創程度、可能原因分析(根因分析很重要,並要搭配預防矯正措施,目前公司內部系統有問題都必須填報根因分析及預防矯正措施) (產出:陸、空勘查XX結果表)
3. 地理環境資訊蒐集,檢測水文、水理及地質特性 (產出:XX地質表)
4. 蒐集台灣河川結構、河道移位等資料 (產出:歷史資料及最新變動XX地圖)
5. 橋樑設計重點:可抵擋適應台灣雨季土石流及瞬間巨大雨量,所以需要歷史雨量表、洩洪資訊等。(產出:XX分析表)
6. 建置橋梁危機預警監控系統 (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公司各重要系統都有監控系統,可以在系統有警訊時即時處理)
二、鐵路、道路
三、大眾運輸、航空站、港埠
四、農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