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利用抗體與目標物(胞器)表面抗原的專一性接合,並在第一次放上的抗體上再接一個帶有螢光蛋白的第二抗體,讓目標物表面帶有螢光,此做法可精確標記,但缺點是只能用於死細胞,活細胞的觀察仍須使用植入質體基因的方式來呈現螢光
螢光顯微鏡的原理是以特定波長的光照射樣品,使其被激發出波長較長的光,我們進而能夠看到該樣品。這也就是螢光顯微鏡特別的地方,就是光源需要是單色光。
在生物學,近來我們常常使用螢光來標定我們想看到的東西,因此螢光顯微鏡的地位顯得愈加重要。
黃圈-移動、調整樣品處
藍圈-打光及鏡頭的位置
綠圈-操控用,可調整打出光的波長,影像移動則是靠電腦調整
紅圈-光源導入,因倒立式螢光顯微鏡需要高強度的光源才能使用,所以會將一光源透過光纖全反射的方式將光導到顯微鏡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