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的希望──支持單側聽損的孩子
特教教師 朱美穎、黃韻璇、陳姝豫、李依玲、李維芸
學校裡,我們有時遇見一些孩子,看似學習正常,卻在課堂上常常分心、反應慢,甚至被誤認為「不專心」或「沒在聽」。其實,這些情況有時並非態度問題,而可能與孩子的聽覺能力有關。部分學生可能是「單側聽損」──也就是只有一側耳朵的聽力受損。由於另一耳聽力正常,單側聽損的困難經常被忽略。他們在安靜環境下可以聽見聲音,但在吵雜的情境中,卻容易漏聽指令、無法準確分辨聲音來源,或錯過同儕對話的細節。久而久之,除了學習跟不上,還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與自信心。
單側聽損的孩子通常沒有明顯的障礙行為,也很少主動表達聽力困擾,因此容易被忽視。其實,只要多一點觀察,生活中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例如:孩子是否經常要求重複指令?是否習慣轉頭讓某一側耳朵靠近聲音?是否在團體活動或吵雜環境中顯得焦躁或退縮?這些都可能是單側聽損的訊號。如果家長有疑慮,可安排至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檢查;教師若有觀察到相關情形,也可向學校輔導室或特教組反映,由校方協助進行後續轉介與鑑定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支持,是預防學習與社交困難的關鍵。
為了回應現場需求,教育部於113年4月修正《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並自114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修法明確將單側聽損學生納入特殊教育鑑定範圍,代表這些學生可以正式申請特教支持服務與輔具補助。實際的支持措施包括:使用個人FM系統幫助學生更清楚接收教師聲音、調整座位位置靠近音源、提供視覺提示,以及調整教學語速與語句結構等。此外,學校也可依需求安排巡迴輔導老師介入,提供教學與情緒面的協助。對單側聽損的孩子來說,環境的包容與教學的微調,往往就是他們能否安心學習、穩定發展的重要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