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小孩一起共學的新學科-情緒教育 文/徐德勝
八年前,我家小孩出生,我開始體會家長的想法與情緒。
在秀峰國小任教二十幾年,我應該算是old school類型的老師。在面對自己孩子,大概4~6歲的階段,我總是會崩潰的大聲罵孩子說「不是跟你說…」「快一點…」這類達不到教育目標的話。
親子的YouTube頻道、短影音,有什麼好用妙招都用過,但看到孩子的反抗行為與高張的情緒反應,我開始想「這應該不是解釋像到爸爸或像到媽媽,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網路上看到有老師推薦<小學生的第一本情緒表達書>。買來以後,當做是睡前故事跟孩子一起唸,請孩子分享自己有沒有這個情緒的經驗,再不然一起來造個句。一段時間後,我確實不再把自己的情緒放得這麼高,會開始用書裡面的情緒名詞與孩子分享與學習。
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是全球備受觀注的教育趨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我國教育部今年2月27日公布宣布推動為期 5 年的社會情緒學習(SEL)中長程計畫,要國小、國中、高中更有意識地養成學生的非認知能力,打造受用一生的韌性和幸福感。
播下一顆教育理念的種子,希望在孩子的心中深耕。除了需要學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教養,兩端相輔相成。
延伸閱讀:
台灣社會情緒學習元年!#SEL 全面進入中小學,將帶來哪些改變?|【親子看天下】EP13|親子天下。 https://youtu.be/NkyiPOAohLc?si=FZEFYsQnCCWRHUdX
幸福教育、健康臺灣 幸福學校、師生共好 教育部頒布「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A99860C9634CFB0
小學生的第一本情緒表達書。大好書屋。
孩子,因你而生的愛與成長 文/葉子
2013年1月23日,你的誕生如一縷暖陽,悄悄照亮了我們的世界。從那一刻起,你不只是孩子,更是我們心中溫柔的導師,教會我們愛與成長。
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每一次跌倒與努力,你讓我們學會了陪伴與等待。第一次背起書包走進校園,你小小的背影,教我們懂得,真正的愛是相信與放手。
你五歲時,媽咪因情緒低落問你:「怎麼做才能快樂?」你天真地說:「玩玩具就玩玩具,吃飯就吃飯,什麼都不要想就好了啊!」這句話單純卻有力量,提醒我們活在當下,快樂其實很簡單。
還記得低年級時,有次國語考試因少了一個標點符號,得了99分。你回家嚎啕大哭,那份對自己的要求,讓我們看見你是個認真、負責的孩子。學習是為了豐富生命,讓人生更寬廣,而成績從來都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人生就如同爬山,目標不在於到達山頂的那一刻,而是在沿途所經歷的風景、挑戰、學習和成長。而上學,是你體驗人生風景的其中一段珍貴旅程。
如今,你即將國小畢業,謝謝你成為我們的孩子,也陪我們一起成長。願你懷抱純真與善良,勇敢迎向未來。你,是我們此生最美的禮物。
特別的孩子,也有特別的光芒 文/Sunny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小小的我》,講述一位罹患腦性麻痺的患者,儘管身體受限、行動不便,仍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當我看到電影預告時,內心深受感動。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許多這樣的特殊孩子,他們多麼需要陪伴、接納、關懷與同理。雖然他們在某些方面與眾不同,但他們仍然努力地活著,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
我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為我的孩子也是一位特教生。每天看著她花費極大的力氣去處理焦慮與情緒,還要對抗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症狀,小小年紀就已經承受著頭痛與失眠的痛苦。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是心疼又無力。
「定意愛她、定意接納她」,這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始終銘記在心的信念。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被她外在的行為或爆炸性的情緒耗盡心力,也才能不以錯誤的方式來對待她。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認識這些孩子,才能學會接納他們,也才能看見他們那獨特又可愛的地方。
現代科技進步,拍照時我們總喜歡使用濾鏡,讓畫面更美。而當我們面對這群孩子時,若也能戴上一副「理解與同理」的濾鏡,便會發現他們生命中的特質與美好。願我們都能成為這些孩子在追夢路上最堅強的後盾。
月世界之旅 文/微夏
逢清明連假,我們回外婆家,配合兒子的國語課本,我特地安排了月世界之旅。
這天,天氣晴朗,先生開車載我們到月世界,一下車後就感覺到充滿"熱"情的岡山,我們先走到山坡上的弦月眺望台,往下俯瞰湖邊的泥山環繞,特殊的景致真的很美,但氣候有點熱,弦月眺望台實在無法待太久。
後來我們就去走山下的環湖步道,兩旁的泥灰岩為之壯觀,拍照之餘,我們也近距離的觸摸泥灰岩,乾燥酥脆又細膩,連綿的石灰山,灰灰的充滿神秘感。
一旁的導覽員,說明著月世界是臺灣是既有的地形,而非泥火山堆積的,分布在嘉義以南,它的地質原貌是泥灰石,用力捏就碎了,還有泥火山噴出泡泡的邊緣黑黑圈,是微量的石油....。
走著走著微風徐徐,兒子說這是臺灣很特別的景貌,原本以為這裡很無聊,但是沒來不知道,來過嚇一跳。突然轉頭問我:媽媽,那我們什麼時候去阿朗壹古道?
心靈園丁 文/Faye
哲學家詹姆斯.艾倫在「你的思想決定業力」這本書裡面曾說:「人的心靈就好似一座庭園,我們可以在其中栽植花木,自然也可以任其荒蕪。」
孩子最近常用羨慕的口吻跟我分享,他覺得某某同學非常棒、另一個某某同學的表現也如何的厲害。一開始我鼓勵他,他的表現也不錯啊!不用急著否定自己。但後來想到詹姆斯.艾倫說過的這段話,我覺得可以趁機將這個概念分享給孩子,讓他能從小就學會打理自己的心靈庭園,並且學會在這座庭園中種下善的種子。
以詹姆斯.艾倫這個概念為基礎,當孩子再次告訴我,他覺得其他同學有多厲害時。首先,我先肯定孩子看到同學的優點這件事。
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能反應出我們的內心。內心美麗的人,他看到的東西大多也會是美麗的。所以,能看到同學的優點代表孩子有顆美麗的心,並不是很多人都具備這種觀察別人優點的能力。
再來,我把剛剛提到的,心是一座花園這件事分享給他。告訴他,在我們心中產生的每個思維,不管是好的或壞的都是一顆種子。我們想要這座花園開出什麼樣的花,就要選擇播下什麼樣的種子。
所以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優點時,不需要有過多羨慕的情緒,而是可以改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的優點。並且把欣賞到的這些優點都變成美好的種子,種到自己心中,讓心中的花園能呈現出最美的姿態,做自己最棒的心靈園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