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端午節前夕,我們又迎來一波疫情的侵襲,不斷在停課、復課循環下,又再次開啟「停課不停學」機制。小熊哥哥跟著學校實體課程線上上課,一切均也在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但維尼弟弟就讀幼稚園小班,線上上課對於五歲小孩的自制能力,是個非常大的挑戰,為了不讓孩子因疫情中斷學校作息,我也默默開啟「在家授課」模式。
有天,我喊著維尼弟弟:「維尼,該上課囉,我們今天要來上注音符號課」
維尼弟(一開始興致高昂):「耶~~~太好了,媽媽老師」
第二天,我依舊喊著:「維尼,該上課囉,今天要上數學課」
隨著一天又一天過去,很快地,維尼也不同於前的興奮期待感。
默默說著:「媽媽,你都只有上注音符號跟數學,我們學校都有上黏土、跆拳道、音樂課還有畫畫課」「我也要上黏土課跟跆拳道課,今天沒有注音符號課」
孩子,媽媽不是五育全能的老師啊。
「這是一般垃圾,這是紙類,這是…」,媽媽,這些都要分類好喔,我是班上負責資源回收的工作的小股長喔!…每天妹妹回家,總是會不斷提醒家人要做好回收工作,且還不厭其煩地重複叮嚀呢!
其實每個孩子從小學到國中甚至到高中,學校內的打掃工作都會安排資源回收股長,負責班上的資源回收工作,且最近政府也在推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使用一次性吸管等免洗餐具,從班朝會課,從各種班級活動等,都一直推行著,每個人都知道這些回收工作要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他人,所以走在路上,幾乎看不到會亂丟垃圾的孩子,這真的是學校行政單位老師,班級導師,家長,以及每位孩子都很努力地實行才做到的。
有時會安排校外教學到海邊撿拾垃圾,每次真的都撿了非常多的海洋垃圾,雖然我們正在努力做這件對地球有益的事情,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們不願意面對及著手行動,或許我們的教育還需要更多推己及人,還需要更多環保尖兵,我們是不是現在就從心做起,從現在開始,環境保護工作永遠不嫌晚,永遠不嫌多,跟大家共勉之。
看著如今要升上六年級顯得有點吵的小大人,感觸良多。從小在某方面有自己堅持的兒子,在學校能不能跟同學好好相處,老師會不會不喜歡他,覺得他太難‘’處理‘’。很卑微的希望他不要因為個性成為被霸凌的主角。
每2年換新班級新導師,總是很害怕導師的問候電話,不外乎兒子不回答不講話,唉,老師您就直接跟我說您覺得我兒子是問題學生吧!我可以承受的住,但是他除了上課不講話,在同學之間的相處上,又一切正常,到底該不該帶他去做心理諮詢呢?
好不容易撐到了五年級,學期初也毫不意外的接到導師的電話,言談之間,發現這個老師好像不一樣歐,每天規定兒子至少要跟老師講五句話,哈哈哈,這招我喜歡,然而兒子也沒有反彈,沒有回家碎碎唸就默默的承受,這代表他還蠻喜歡導師的,一切在他可接受的範圍,在對談之間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用心,兒子只是比較堅持小孩,每天基本的五句的問候就是在學校的日常。
到現在一學年即將結束,小孩回家就是分享我們宜欣老師又有什麼有趣的主意,要帶我們去哪裡户外教學,今天又說了些什麼,跟同學又去操場玩了遊戲,這點點滴滴的改變,相信跟這位每天至少五句話的老師有相當大的關係。
謝謝您,每天五句問候的老師。
孩子脫離了稚嫩的中年級之後,心裡開始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但是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想像」。高年級要面對恐怖的課業魔王;要適應難搞的人際魔王;要認識害羞的身體魔王。
踏進五年級的教室,果然不安的感覺如海嘯般撲來,我家的孩子個性比較「悶騷」,所以一個人默默在位置上,被動的接受著不同狀況。但,立刻就被歡樂派的導師吸引目光,嘴裡總是孩子孩子,身邊一堆道具及獎勵的物品。把鼻、媽咪,我覺得我們班蠻有趣的耶,回家之後談論著班上的一切,誰會搞笑、誰運動好、誰很熱心、誰會揪大家玩⋯⋯過了一些日子,班級活動開始活躍,哇!一整個學期的活動歷歷在目,怎麼你們班那麼好玩啊,不只是玩而且活動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學習,每一個時刻都是嚐鮮,誰說上課是看著課本大眼瞪小眼,小眼直接睡著。
我說:哪裡有酸甜苦辣?孩子說:過程有,不過,現在回想都是甜甜的滋味!那你要好好珍惜班上的一切,尤其是如此關心你們的導師。好啦好啦,我要和同學去規劃戶外教學的路線了⋯⋯
近日由於COVID-19疫情快速攀升,全國人民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恐慌,身為醫護人員的我,位處高危險環境,時常有人問我「妳不怕嗎?」我只是微笑搖頭,站在前線直接面對病患並不害怕,怕的是成為無辜的傳播媒介,杜絕病毒殘留身上的機會,加強自我保護,忍受著悶熱的防護衣及N95口罩的壓迫,全程配帶防護裝備,不僅保護自己更為了家人健康。
卸除裝備後,化身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子女,生活還是得過下去。疫情期間,必須讓孩子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不斷提醒孩子多喝水、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帶著孩子一起運動,防疫新生活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養成健康生活型態。
為了減少交互感染,學校停課不停學一再延長,孩子時常嚷著好想再回學校上課。新冠肺炎疫情將人們宅在家, 「家」成孩子的教室、「遠距上課」對所有的大人和小孩都是全新的挑戰,過程中也感受到子的不安。還好老師們早已做好準備,便開始使用 LINE 群組,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彼此經過不斷的學習與調適,在短時間內孩子便能安心進行居家遠距課程。這樣迅速的動員力量與凝聚力,是家長、學生和老師間三方的合作默契。對嚴峻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運用科技讓孩子不間斷學習,孩子因為線上課程也學習「自動、自發、自律」,一切都是靠自己,因為老師只能在遠端「聲控」,孩子得養成上課時間一到,就得打開課本、繳交作業。反而讓孩子更自律、也更主動。這段期間感謝老師們如此用心,讓線上課程精彩呈現,不讓疫情影響孩子的學習;老師無時無刻對孩子的關懷,因此加重了老師們平日的負擔。過程中也讓孩子體會老師、父母的辛勞,此刻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老師辛苦您了!在這場疫情戰役中,讓孩子學到很多課本不會教的活教材
19年前的SARS疫情時期、我是在臨床工作的小小醫檢師,在病毒肆虐下極度無知、恐懼,不安的備著個人用品上班、擔心自己下不了班。
在這二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應該算是小有準備的。從保健食品、口罩、化痰藥、退燒藥、酒精、漂白水、血壓計,就是缺了血氧計。過去的經驗讓我習慣備著基本醫療用品及生活用品,即便轉換跑道到醫學研究、工作上也會操作病毒,對於生物安全更為了解,但仍是小心、謹慎。時刻盯著女兒戴好口罩、消毒雙手、物品,因為保護自己才是對抗病毒的最佳方法。聽著女兒說在班上會一直提醒同學戴好口罩、完全是複製媽媽的茶壺模式,此時好有畫面。
在疾病面前我們一直是微小的、但我們都有想保護的家人,509就是這樣的大家庭,有宜欣老師的用心、家長們大力協助、共同守護509一學年,我比19年前更有安全感,因為我們大家都準備好繼續守護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