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傳染病是指可由任何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新出現於人類的傳染病。由於社群對該傳染病只有低或並沒未具有免疫力,故其可能導致死亡或不同嚴重程度的病變,亦可能引致持續性社區爆發或演變成大流行。
冠狀病毒是在動物和人體中發現的一個大型病毒家族。一些冠狀病毒會感染人,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沙士)等較嚴重疾病。
「2019冠狀病毒病」是指 2019 年 12 月起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現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群組個案。根據內地衞生部門的調查,病原體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根據內地衞生部門提供的資料,個案的病徵包括發燒、乏力、乾咳及呼吸困難。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嚴重。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潛伏期」指從感染到出現疾病臨床症狀之間的時間。現時對2019冠狀病毒病潛伏期的估計大多是1到14天,最常見的是5天左右。在掌握更多數據後,這些估算數字將作更新。
主要為支援性治療。
目前沒有特定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
根據最新掌握資料,受影響國家/地區數目:208,累計確診個案總數:至少 871,564 宗,當中累計死亡個案總數:至少 44,165 宗。
另一方面,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沙士)和中東呼吸綜合症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致的呼吸道疾病。前者的死亡率約 9.6 %,而後者更超過三分一。
根據內地衞生部門提供的資料,個案的病徵包括發燒、乏力、乾咳及呼吸困難。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嚴重。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向醫生求診,主動告訴醫生最近曾到訪的地方及有否接觸動物,以及早獲得適當治療。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通常在較低溫度及乾燥的環境中存活更長的時間並保持更長的活躍性。
市民應減少外出及避免聚餐或聚會等社交活動,並盡量與他人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時刻保持個人和環境衞生,對預防個人受感染和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至為關鍵:
切勿前往出現 2019 冠狀病毒病病毒廣泛社區傳播的內地湖北省。
衞生署強烈呼籲市民應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如果不可避免前往香港以外國家/地區,應戴上外科口罩,回港後亦應繼續佩戴14天。市民應注意以下預防措施:
戴口罩可以保護自己和避免散播傳染病傳給他人。口罩可以緊貼口和鼻,具有阻隔液體與飛沫微粒通過的功能,較為常用的是外科口罩。大部份外科口罩由三層物料組成,外層防液體飛濺,中層作為屏障阻擋病菌,內層吸收配戴者釋出的濕氣和水分。口罩如沒有上述功能不能預防經飛沫傳播的疾病,所以並不建議使用。
在以下情況下應佩戴口罩:
除了佩戴外科口罩外,市民亦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雙手洗乾淨後,不要再直接觸摸水龍頭。例如,你可先用抹手紙包裹著水龍頭,才把水龍頭關上。
當你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用70至80%酒精搓手液搓手,可以有效預防經雙手散播的傳染病。
搓手的技巧跟洗手一樣,用足夠的份量,即大約3至5毫升的酒精搓手液,將雙手的所有表面覆蓋。我們要搓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最少20秒,直至雙手乾透。為了達至最佳效果,應讓酒精自然揮發,不要用紙巾抹乾。使用前要看清楚酒精搓手液的有效日期。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蓋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如果沒有紙巾,可用上衣或衣袖掩蓋口鼻。
U型隔氣的功用是阻隔臭味和污穢物質(包括細菌和病毒)由污水渠管進入室內。若U型隔氣積水乾涸或有損毀,便會失去應有的功能。
每星期把約半公升清水注入每個排水口。此外,應經常檢查渠管、U型隔氣和有關衞生設施,若發現損毀便須馬上安排維修。
臭氧刺激眼睛及呼吸道,若大量吸入高濃度臭氧可導致肺部嚴重受損。
在不影響健康的濃度下, 臭氧不能有效除去室內空氣的病毒、細菌、霉菌或其他生物性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