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台灣常見的氣候現象,熱帶海洋因太陽直射造成海水溫度升高,水蒸氣散布在空氣中,濕度足夠且空氣對流作用旺盛的情況下,就會產生颱風。在臺灣,全年都有可能有颱風的侵襲,但最常發生於7月至9月的季節,造成台灣各地不同程度的災害。臺灣地處副熱帶地區,並位居西北太平洋颱風的行徑路線上,每年都會遭遇颱風侵襲,全年以7、8、9月為颱風主要侵臺季節,而颱風所帶來之淹水、山崩、土石流等災害,往往造成民眾生命財產嚴重損失。颱風主要會帶來的災害類型包含風災、大(豪)雨、淹水、土石流、山崩等。
風災
強風易吹毀電訊及電力線路造成大規模停電,並吹壞農作物,使果實、稻麥掉落等,是颱風造成災害的主因。
淹水
颱風或低氣壓接近時,如遇大潮使海面比平時高,而沿海地區因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防潮堤不夠高等因素,都會導致波浪湧上岸而造成部分地區淹水情形。
山崩
發生暴雨時,雨水沖刷山石,使山石崩落,擊毀房屋、死傷人畜、阻礙交通,沿山之公路常發生此種災害。
巨浪
狂風會產生巨浪,颱風所產生的巨浪可高達10 至20 公尺,在海上易造成船隻顛覆、沉沒,波浪也會逐漸侵蝕海岸,而生災變。
土石流
暴雨夾帶崩坍的土石向下輸送,常使河道涮深及兩岸崩坍,下游土石堆積亦會埋沒道路、房屋及良田。
颱風來襲前,應注意電視、廣播、網路或利用「166」「167」氣象錄音電話,隨時收聽(看)颱風消息,了解最新颱風動向。
請配合政府「預防性疏散撤離」,及早撤離到安全地區,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如果沒有其他親屬住處可居住,可以至緊急開設之收容所居住)
關閉非必要門窗,必要時可加釘木板。
清理水溝渠道,保持暢通以免堵塞造成積水。
5.移動存放
怕雨水浸濕而可移動的物件,應該移到適當場所存放。
如果您正戶外登山露營應儘早返家,並向學校、家人電話連繫行程及路線,遇緊急狀況請電119或緊急求援電話112;預定登山、露營但尚未出發者,則應取消行程。
應注意潮汐, 防止海水倒灌
房屋外、庭院內,各種懸掛物件應即取下或加強固定 (如廣告招牌、陽台花盆),以免被風吹落,變成傷人利器。
可多備三、四日之食物、水、蔬果及乾糧,以備不時之需。
以避免被洪水圍困;亦不可至海岸、溪流觀浪、戲水、撿拾石頭、捕魚、釣魚。
如住所地勢低窪,有淹水之虞,請及早遷移至較高的地方。
準備蠟燭、手電筒、電池及手機電池以備停電之需及求援之用。
均應加支架保護。並修剪樹枝,以防折損傷人或壓壞建築物、車輛。
如果居住在鄉間,除前述一般注意事項外,尚應檢查牛欄、豬舍、雞舍。以免造成損失,或將所蓄養之動物移往較安全地方。
緊急避難包內容物可家人間互相討論,建議為以下幾類:
1.防災食物類(水、防災食品、乾糧)
2.保暖衣物(暖暖包、衣服、小被等)
3.人醫藥用品(急救箱、藥品等)
4.重要物品(少許現金、證件影本)
5.其他工具類(如手電筒、哨子、收音機、電池、耐磨手套和瑞士刀等等
目前「防災避難看板」分成下列兩種:
1.避難收容處所方向指示牌:主要設置於避難收容處所鄰近區域,以引導疏散避難方向
2.避難收容處所告示牌:主要設置於避難收容處所牆面或周圍明顯地點,內容包括避難收容處所中英文名稱、空間面積、容納人數、公所名稱、聯絡電話及製作日期等資訊。
家庭防災計畫內容建議有以下幾點:
1.家人間共同討論,並制定家庭防災計畫。
(1)如何接收緊急警報或告警訊息
(2)討論如何至避難收容所
(3)確認居家避難路線
(4)確認災後家人間聯繫方式(電話、簡訊或其他緊急聯繫方式)
(5)網路斷訊聯繫方式
(6)緊急集結地點(如:避難收容所、鄰居家、居家附近公園等)
(7)緊急避難包內容物是否須更新
2.考量家庭中的特殊需求
(1)身心障礙者需求 (2)手語需求 (3)醫療需求 (4)飲食需求
(5)文化或宗教 (6)寵物 (7)防疫需求
3.和家人一起練習計畫內容
(1)定期家人間共同討論(如:簡訊內容、電話、集結地點等)
(2)和家人間的小遊戲,定期測試彼此是否熟記電話號碼。
(3)確認知道及何時撥打119。
災時資訊龐大且混亂,很容易以訛傳訛,因此建議從官方的公告管道獲得正確的資訊及最新災情資訊。
「166」、「167」氣象服務電話
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https://www.cwb.gov.tw/)
報天氣 - 中央氣象局(https://www.facebook.com/CWB.TW)
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https://fhy.wra.gov.tw/fhyv2/)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 https://246.swcb.gov.tw/V2016/)
消防署官方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FA999/)
「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資訊網 (https://bear.emic.gov.tw/)
若發生停電事故,請多利用台電網站「天然災害停復電資訊」專區進行查詢或通報,或撥打台電1911客服專線,並注意以下幾點事項:
一、將插座上的電器或電子用品的插頭拔除,避免電力恢復時造成損壞。
二、夜間照明可使用手電筒,避免點燃蠟燭,以免造成火災。
三、注意家中長輩及嬰幼兒的狀況。
四、保持冰箱或冷凍庫關閉,減少開啟。
五、冰箱或冷凍庫的食物或藥品如果已經恢復常溫或變質,建議不要再食用。
六、收聽電池式收音機之播報,瞭解最新災情及電力搶修情形。
七、發電機只能在室外使用,並遠離窗戶。
八、停電時,若要離開家中避難,請記得把電源總開關關閉。
九、住家附近若有掉落電纜線或有樹木壓在電纜線上,請勿靠近,並通知台電、1911專線處理。
長浪的浪高比較小,挾帶的能量大,在接近海岸邊的時候,因為水深變淺,使得長浪波形改變,浪的高度突然增加,巨浪打在海岸邊,會對附近的人、車造成重大威脅。
1.隨著颱風接近,各海域風浪會明顯增大,並可能發生長浪,前往海邊活動請注意安全。
2.雖然陸上颱風警報解除,臺灣沿海仍有強陣風或長浪發生,仍然請避免到海邊觀浪、釣魚。
3.查詢浪高資訊,避免長浪危害:
中央氣象局-長浪即時訊息(https://www.cwb.gov.tw/V8/C/P/Warning/W37.html)
東北角海氣象資訊網(http://www.comc.ncku.edu.tw/NEShow/)
詳細檢查車況,檢查雨刷功能是否正常。
雨中行車請隨時開亮大燈,能見度不佳時,應放慢行車速度,注意行人安全,並可開啟亮危險警告燈提醒後方車輛。
如雨勢過大能見度太差,建議在適當地點暫時停車,避免將車輛停於路肩。
車輛勿停放在低窪地區、提防外。
與前車應保持較長的車距,小心駕駛並避免緊急變換車道或緊急轉彎。
如遇積淹水道路、地下道勿強行通過,出外請減速慢行。
路面濕滑,步行與開車如駛經高速公路或天橋,應提防強勁陣風吹襲,並注意安全。
密切注意氣象報告所發布的消息,確定颱風遠離後才可以外出。
外出時若發現物品掉落、淹水或交通受阻等狀況,可撥打110 或119 通報。
災害過後打電話向親友報平安應長話短說,避免佔線。
外出時請隨時注意是否有物品掉落,並可檢查家中外牆是否有磁磚塊脫落之情。
斷落電線,不可用手觸摸,應通知電力公司檢修
颱風過後部分水溝、坑洞被水淹蓋潛伏危險性,務必小心,請勿強行通過。
疏通排水溝渠避免淤積,並檢查檢查居家、工作場所及其各樓層公共區域門窗是否損壞,廣告招牌招牌適時修理。
颱風過後,也請勿直接生飲自來水、井水或天然水源的水,需煮沸後才可飲用。
請將廢棄物中易腐敗、發臭的部分與其他廢棄物分開存放,勿隨意棄置戶外公共環境,並配合環保單位清運,避免造成環境汙染。
室外積水區域或容器,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應檢查花瓶、水缸、水桶、積水地下室、屋頂放置的輪胎及排水管、水塔、盆栽墊盤等積水狀況,將積水清除。
災過後要開始著手進行居家清潔防疫工作,三個簡單步驟輕鬆上手:
1.清除:大雨過後應儘速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防範病媒蚊孳生。
2.清潔:清理家園時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
3.消毒:居家環境用漂白水稀釋後進行消毒,並以清水沖洗乾淨後再使用,也請記得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正確洗手。
此外,若發生零星的登革熱疫情,請務必加強檢查住家環境的病媒蚊孳生源,發現積水要記得做「巡、倒、清、刷」防範登革熱4步驟,避免病媒蚊孳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