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確認火勢大小:
滅火器只適合初期火災,若火勢太大、濃煙嗆鼻,請立即撤離,若起火點在室內,請關上房門阻止火煙擴散,並撥打119讓專業的消防人員處哩!
2. 選擇適當的儲存位置:
滅火器應放置在易於取用且不會受到阻礙的地方,這樣可以保證在火災發生時,能迅速取用。選擇儲存滅火器的位置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避免高溫與直射陽光:滅火器的內部壓力受溫度影響,長時間置於高溫或直射陽光下,會加速滅火器老化或造成過高壓力,增加爆裂的風險。
(2) 避免潮濕環境:水氣會導致滅火器外殼生鏽,特別是乾粉型滅火器,長時間暴露於潮濕環境中,粉末會受潮結塊,影響滅火效果。因此應將滅火器放置在乾燥、通風良好的地方。
(3) 放置在顯眼位置:滅火器應放置在醒目且容易識別的位置,並標示清楚。可以選擇掛在牆上,距離地面約1.5米高度,這樣成年人可以輕鬆拿取。並且確保滅火器周圍沒有任何物品擋住。
3. 定期檢查與維護
滅火器不是使用一次後就可以長期不管的設備,必須定期檢查與維護,確保其始終處於良好狀態。
(1) 檢查壓力表:滅火器通常配有壓力表,顯示內部壓力是否在正常範圍內。若壓力指針指向紅色區域,表示滅火器壓力過低,需要重新充填。
(2) 外觀檢查:定期檢查滅火器的外觀,確保其無明顯的損壞、腐蝕或生鏽。若有損壞,應立即報修或更換。
(3) 檢查操作指示:確認滅火器上的使用說明清晰可見,且操作方式容易理解。標籤不應有脫落或污損的情況。
(4) 定期檢測滅火器有效性:滅火器的有效性應每年進行一次專業檢查,並根據型號和使用頻率進行充氣或更換。
4. 滅火器的更新與更換
滅火器並非一旦買回就可以永久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內部滅火劑可能會過期或受潮,滅火器本身也可能出現老化現象,滅火器上都會標示有效期限,到期後應該請專業人員更換或重新充填。
滅火器不是「有就好」,選對、買對才真正有保障!挑選滅火器前,先認識幾個重點:
1. 先搞懂:哪種滅火器適合你?
依據使用場所和可能遇到的火災類型,選擇適合的滅火器種類,才不會關鍵時刻「用錯工具」。
(1) ABC乾粉滅火器:最常出現在公寓樓梯或角落,適用A、B、C類火災,但缺點是難以清理,且無法回收乾粉造成環境汙染問題
(2) 住宅用滅火器:最適合住宅使用,能撲滅A、B、C類火災,相較於乾粉滅火器,重量更輕、體積較小,適合居家常備。
(3) 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器中最好清理污染最小,適用於油類(汽油等)或電器火災,但不適用在最常見的A類火災中,且不能在密閉空間中使用,可能會造成更缺氧昏厥,釀成更大的災害。
火災分類:
A類:普通火災(普通可燃物火災,如紙張、木材、布料等)
B類:油類火災(可燃性液體火災,如油鍋、汽油等)
C類:電氣火災(通電中之電氣設備起火,如變壓劑、配電盤、延長線等)
2. 選擇合格產品:
一定要選購經內政部登錄機構認可的滅火器,切勿購買來路不明或二手品。
3. 購買通路:
(1)消防器材行:店員專業,可根據需求建議適合種類,還能協助日後檢查或保養。
(2)五金百貨店/大型量販店:例如 B&Q、特力屋、大潤發等,有時會有促銷活動。
(3)網路購物平台:如 PChome、蝦皮、momo 等,但購買時請認明認可標示。
1. 確保自身安全與逃生退路:
在進行滅火前,應先評估火勢範圍與濃煙情形,判斷現場是否具備安全滅火條件。若火勢猛烈或濃煙密佈,應立即撤離並撥打 119 報警,切勿冒險滅火,以免危及自身安全。
2. 多人分工、協同操作:
室內消防栓操作建議多人分工進行,拉水帶、整理水帶(水帶打結會大幅降低出水壓力)、開關水閥等,以提高滅火效率;另外,室內消防栓出水壓大(1.7kgf/cm2以上)、後座力強勁,操作安全也很重要。
【按】下火警發信機。
【開】消防栓箱門。
【拿】拿出瞄子,並將水帶接頭與瞄子連結。
【拉】出水帶,注意接頭是否牢固、水帶無打結或纏繞。
【轉】開水閥出水,射水時小心反作用力非常大,務必緊握瞄子,並轉動瞄子,選擇以水霧方式接近火點,再轉成水柱方式撲滅火災。
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濃煙比火更可怕,火災時人命的傷亡通常是先吸入含有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的濃煙,造成昏倒、失去知覺或缺氧而死亡,才伴隨後續火焰侵襲。另外,濃煙的上升速度為每秒3到5公尺,容易在建築物內流竄擴散,煙霧所含微粒子會阻絕光線、降低逃生避難時的能見度,並刺激眼睛、影響視線阻礙逃生避難,或造成恐慌而影響正常判斷力。
(二)高溫
火災產生的高溫會造成燒(燙)傷、熱虛脫、脫水及呼吸道水腫;除了火焰,火場中的濃煙溫度亦常是高溫狀態。
(三)火焰
火焰是火災造成人體灼傷的主要原因,但通常是人命傷亡間接原因;因為前述火災中,人命傷亡是因先吸入大量濃煙中的ㄧ氧化碳和有毒氣體造成死亡或昏迷,而後才受火焰侵襲。
爐火烹調火災專指爐灶或爐具烹飪時,不慎引發之火災(例如:因烹飪時,使用沙拉油、葵花油等食用油與菜烹煮由溫過高造成油鍋起火等)。因素可能為:
電氣火災一般是指由電氣事故所引起的火災。電氣火災之發生,有時是設備本身構造有缺陷,有時是設備故障或線路之導線絕緣老化,但多數是使用不當所造成。 可能的原因有:
一些看似不足為道的微小火源(菸蒂、蚊香、蠟燭及線香等),其實都暗藏一些我們容易忽視的危險性,經常因為我們的疏忽、遺留或不當使用而引發火災,甚至高居住宅火災起火原因排名第3名,其起火原理詳細說明如下表:
當人們處於熟睡狀態時,對外界的光線、聲音甚至氣味都不太敏感,很難在火災初期就察覺到煙霧、熱氣或燒焦味。很多不幸的案例都是因為發現得太晚、來不及逃生,或者是家中長輩行動不便,錯失了最佳避難時機。住警器能在火災一開始就偵測到煙霧,並立刻發出刺耳的警報聲,提醒大家儘早察覺危險。
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發現火災發生,第一時間大聲呼喊「失火了!」
火災來得又快又急,及早發現火災與示警非常重要,聲音是最快的警示方式,能幫助大家即刻警覺、迅速反應、盡早逃生。
發現火災的第一時間,請立刻大聲喊出「失火了!」讓屋內所有人都知道火災發生,叫醒熟睡的家人,提醒其他房間的人儘速逃生或應變。
若您居住在大樓或集合住宅,除了通知同住家人,也應設法提醒鄰居:
若建築設有火警發信機,請立即按下按鈕,啟動警報系統通知全棟住戶
若無設置相關設備,亦可大聲喊叫「失火了!」或按電鈴敲門,提醒周圍住戶盡快應變與逃生。
當確認自身安全後,請儘速撥打119,並清楚告知起火地點與現場情況,協助消防人員迅速投入救災行動。
報案要訣
119 報案時,請依人、事、地、物等項目將內容清楚告訴執勤人員,以便能立即派員前往協助,資料提供愈詳細,救災人員愈能迅速到達現場提供必要援助:
(一)「人」:說明報案者身分、姓名、聯絡電話。
(二)「事」:說明火災發生請求協助事項。
(三)「地」:發生火災地點在某區(鄉、鎮、市)、某路(街、村、里)、某巷、某弄、某號、幾樓,附近明顯標誌及建築物名稱等資料,如果隱身巷弄,最好能至路口等待並引導救災(護)人員。
(四)「物」:告知火災現場訊息如幾樓在燒、建築物用途、燃燒何物、有無人員受困等等。
【拉】開安全插梢。
握住皮管前端,【瞄】向火源底部。
【壓】下握把,壓到底,讓滅火劑完全噴出。
向火源根部左右移動【掃】射。
小提醒:使用時記得站在火源上風處、與火點保持1~2公尺距離,不要太靠近以免受熱或嗆傷,使用時務必將整罐滅火器噴完,避免火源再度復燃,熄滅後也要灑水將餘燼冷卻。
緩降機怎麼操作?
2口訣:掛、丟、套、束、推
(1) 展開固定架,自盒中取出緩降機,將緩降機掛鈎確實【掛】在固定架鈎環上。
(2) 從窗口【丟】下輪盤,確認下方沒有障礙物阻擋。
(3) 將安全帶【套】於腋下。
(4) 將束帶【束】至胸口。
(5) 攀出牆外,身體面向牆面,雙手輕【推】牆壁;落地後,將繩索另一端之載具套環束帶拉至頂端,以利下一位人員操作。
1.開門,往一樓往外逃生
2.至樓梯間未見煙霧,即可繼續往下往外逃生
3.樓梯間往下逃生時發現煙霧,應改採水平方向尋找其它逃生避難路線
4.平時應規劃2個方向逃生路線,當主要逃生出口無法往下往外逃生時,請尋找第二逃生出口往下往外逃生;若第二逃生出口也受阻礙,則改往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一、清點財損
請先確認消防員已經完全撲滅火災,受災建築物也已經安全,才能回去尋找物品或清點財損,為了保留現場跡證,在火災被撲滅之後,請勿先自行清理火場,以免破壞現場跡證,俾利消防機關進一步調查起火原因。
申請人應自行檢附身份證、建築物所有權狀、工廠與營利場所之工廠登記證、公司登記證或商業登記證、車輛請檢附行照或保險資料等相關佐證文件。
如為建築物火災,得檢附稅賦機關、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之收費單、租賃契約等相關佐證文件。
請檢附上述文件至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填寫火災證明申請書提出申請。
於災害發生後,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之區(鄉、鎮、市)公所會同里(村)長、里(村)幹事,必要時得請當地警察機關、工務單位指派人員,協助確認災害造成死亡、失蹤或重傷之情事。
備妥相關文件:火災證明書、醫師診斷證明書或死亡證明書、受災相片、戶籍謄本、具領人存摺封面影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