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規模(例如芮氏規模)
地震規模是衡量地震本身釋放能量的指標。
小於5.0:: 微震或弱震,通常不會造成損壞。
5.0–5.9:: 中等規模地震,可對建造不佳的建築物造成損壞。
6.0–6.9:: 強烈規模地震,對人口密集區的建築物造成中度至嚴重損壞。
7.0–7.9:: 重大規模地震,導致大部分建築物損壞。
8.0–8.9:: 極大規模地震,在廣大地區造成嚴重損壞。
震度是衡量特定地點地表震動的強度,與地震本身的能量(規模)不同。
0級(無感):: 人無感覺。
1級(微震):: 人靜止時可感覺微小搖晃。
2級(輕震):: 大多數人可感覺搖晃,睡著的人部分會醒來。
3級(弱震):: 幾乎所有人都感覺搖晃,產生恐懼感。
4級(中震):: 室外的人也感覺到震動,家中小飾物開始搖晃。
5弱(強震):: 大多數人感到驚嚇,部分家具可能移動或翻倒。
5強(強震):: 幾乎所有人都感到驚嚇,大量家具移動或翻倒。
6弱(烈震)::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困難,少數耐震差房屋可能損壞。
6強(烈震)::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站穩,耐震較差房屋可能損壞或倒塌。
7級(劇震)::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依意志行動,耐震較強建築物可能受損。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繁,地牛翻身時,你知道要怎麼保護自己嗎?
平時如何進行地震防災準備呢?擁有防災知識,以後遇到災害也能冷靜面對,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一、檢查急救包
緊急糧食飲水
可準備飲用水、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
醫療及清潔品
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
禦寒保暖衣物
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一併帶出。
貴重物品
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
鞋子
外出避難時,要記得穿上鞋子,以防路上碎石、玻璃刺傷。
其他
其他可預先準備如哨子、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採計,一併放入緊急避難包中。
二、檢查居家環境安全
家具固定
設置系統式家具時,應與裝置人員確認是否依施工規定,確實與牆面、地面等固定完成,故家具以能事先固定為佳,其他活動式家具及家電產品,為防止翻倒、掉落或移動,建議使用家具固定器具加以固定,其中實用可靠的方法為利用L 型金屬零件及螺絲等將家具固定在牆壁上,無法以螺絲固定時,亦可用支柱或黏貼墊的組合方式處理。
固定用具
L型金屬固定架
運用L型金屬片及螺絲等零件,將家具和牆、柱子或地板固定在一起。
二段式家具連結
運用I型金屬片及螺絲等零件,將上下疊放的家具固定在一起。
鏈條
用鏈條和鋼鏈等連接吊掛式照明器具,防止照明燈具掉落。
櫥櫃門防止開啟器具
防止櫥櫃內物品掉落,開啟門用金屬器具固定,以防櫥櫃門打開。
支柱式固定
使用支柱式零件固定傢俱,其並非用螺絲固定,而是設置在家具和天花板的空間。
裝卸式移動防止帶
使用裝卸式移動防止帶,連接牆壁和帶腳輪的家具,防止家具移動。
固定墊片
在家具前下部與地面間的細縫塞入固定墊片,使家具向牆壁方向傾斜。
書架橫桿
以橫桿固定於書架,防止書架上的書掉落。
如果承重力不足,可以同時使用多個掛勾平均分擔重量
大型櫃子、影印機、洗衣機、書架等,如果只是單純靠牆擺放,在地震來臨時重心不穩可能會翻倒。請使用一些簡單器材進行加固。玻璃窗也可以加貼防爆薄膜,避免玻璃破裂時碎片四散。
釘在高位置的碗盤櫃等,除了檢查是否釘得牢固之外,也要注意櫃門會不會因為地震而掀開,導致櫃內物品飛散,造成財損或傷人。
三、準備家庭防災計畫
✔約定震後緊急集合地點
☑地震搖晃停止,住家可能受損而發生危險,此時必須離開家中,以策安全
☑與家人事先討論並約定震後會合地點,例如附近的公園、廣場、空地或避難收容處所等。
✔查詢避難收容處所及避難路徑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均有繪製村里簡易疏散避難地圖,可於各鄉(鎮、市、區)公所網站或本署官方網站查詢。
☑查詢居家附近避難收容處所的位置及聯絡電話,及事先研究安全的避難方向及路徑。
也可登入本署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網站或消防防災e點通App,在「主題快搜」/「個人防災」/「我的防災卡」選項中,進行「避難收容所」設定,即可在系統的地圖看到您設定的避難收容所,並且在需要避難時,會導引你以最短路徑及避開災點,讓您平安到達避難收容所。
✔約定家人災後的聯絡方式
☑地震之後,可能造成通訊中斷或電話線路壅塞而無法聯絡家人,因此事先約定數種不同的的聯繫方式,以確保震後家人能聯繫彼此狀況。
☑震災為避免電話佔線,建議多使用簡訊或即時通訊軟體與親友聯絡,減少電話線路的負擔。
☑大型震災發生後,也可運用本署之「災區親友現況查詢」系統。透過此網路平台可建立個人、親友安否資訊,提供親友查詢你的親朋好友是否平安;此系統整合了政府撤離與收容名冊、傷亡名單。
☑也可登入本署建置【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網站或消防防災e點通App,在「主題快搜」/「個人防災」/「我的防災卡」選項中,輸入與家人約定集合地點及緊急聯絡人,震後第一時間即可用系統預設文字,讓您可以快速傳送訊息給家人❗
1.當你在戶外時
(1)地震時,戶外相對來說較為安全,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靜待地震結束。
(2)千萬不要在地震時嘗試跑入戶內。
(3)如果正在地震,而你雖然戶外但剛好經過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等,可拿起隨身
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離開這些較高危險區域。
(4)如果你手上剛好有公事包或筆電包,請立刻舉起來保護頭部。
(5)隨時注意附近上方有無可能的掉落物、招牌、磁磚等,以免受傷。
(1)行進間車輛可能不易發覺輕度地震,但高強度地震下,可能會導致翻車、出現車禍。
(2)在收到警示、或是發覺可能當下正發生地震時,請馬上安全減速,開啟警示燈,靠路
邊空曠處停車,確認地震停止之後再繼續前進。
(3)停車時若能選擇,請避開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高風險地帶。
(4)在火車、捷運上發生地震,請抓住固定把手與鋼條,並放低重心穩住自己。
(5)在車站等車時發生地震,請盡可能就地趴、掩、穩,並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
部;若人潮眾多或不便趴下時,則盡可能放低重心蹲低,同樣要保護自身頭頸部。
地震搖晃時,應優先保護自己,千萬不要慌亂逃出戶外。
如果就近有掩蔽物,請直接躲進去。例如桌下等。附近有牆壁也可以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但請注意牆壁上頭是否剛好有潛在危險掉落物。
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等地方進行避難時,同樣要小心附近的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地震時最重要就是保護頭頸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
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以避免受傷。
除非你的所在位置上方剛好有潛在掉落物、或物品已經開始掉落了,不然趴下後請不要再移動。
如果頭頂上方真的不安全,才能嘗試在地震當下爬行。爬離高風險區域後馬上就地停下、掩蔽,直至地震停止。
別往上看,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
(1)在客廳、餐廳、書房
如果附近有桌子,盡可能躲在桌下(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趴下、掩護、穩住,抓穩桌腳,保護自己。如果附近沒有桌子,應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易倒塌的櫥櫃或冰箱以及可能移動的鋼琴等物品,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2)在床上
如果你正在床上,請轉身趴下並隨手拿起枕頭保護頭頸。
請繼續待在床上、保持警覺即可,直至地震結束確認安全為止。
慌亂起身避難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危險。
(1)不要急著離開廁所
(2)廁所空間較小,慌亂中急忙衝出,容易發生意外。
(3)地震強烈搖晃時,建議要把身體壓低,以手邊的物品(如臉盆)或直接以雙手保護頭頸部,並保持彎腰狀態直到地震搖晃停止。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儲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1)不要急著離開浴缸
因為浴室有水氣,容易濕滑,慌亂中急忙衝出,容易發生意外。
(2)不要急著跳出浴缸
如果在泡澡的時候,可以放低頭部,低於浴缸邊緣,並用雙手或臉盆保護頭頸部。
(3)要注意牆上懸掛的鏡子以及儲櫃或置物架上的物品是否會掉落。
(1)注意爐火
如果是正在瓦斯爐旁使用爐火,立即隨手關閉爐火,並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直到地震結束。
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爐火,請先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保護自身安全,不要貿然衝去關閉爐火,以免受傷。
(2)注意傾倒的熱湯鍋或碗盤
要注意爐具或料理檯上的熱湯鍋傾倒,以免被燙傷或砸傷。同時也要注意其他碗盤杯具掉落碎裂造成的危害。
(1)在電影院看電影時發生地震,請直接俯身躲進前後排座椅中間的走道。
若空間不夠則彎腰、抱頭,盡量俯身到比椅背低。
(2)若行進在走道旁發生地震,可以找堅固的牆柱蹲下暫避。
(1)躲到自己辦公桌下,趴下、掩護、穩住,保護自身頭頸部。
(2)別往上看,利用桌子來保護頭、頸部和身體,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 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
若行進在電梯旁邊,可以在電梯外牆旁邊趴下、掩護、穩住,並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但請絕對不要進入電梯內。
(1)躲到自己課桌下,趴下、掩護、穩住,保護自身頭頸部。
(2)按照補習班的人員指示進行疏散。
地震過後資訊龐大且混亂,很容易以訛傳訛,因此建議從官方的公告管道獲得正確的資訊與情報,例如中央氣象署(https://www.cwa.gov.tw/V8/C/),全民防災E點通(https://bear.emic.gov.tw/MY/#/)或消防署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FA999/)等政府官方管道,獲取最新災情資訊。
1.確認家人是否平安
家人和家裡一切平安之後,還要確認附近鄰居是否安全,有人需要援助。
地震過後,可先行將瓦斯爐、暖爐等器具先行關掉,並確認瓦斯有無外洩。斷水前,盡量用水桶、水壺和鍋子多儲存一些水。存在浴缸裡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
地震之後,可能造成通訊中斷或電話線路壅塞而無法聯絡家人,因此事先約定數種不同的聯繫方式,以確保震後家人能聯繫彼此狀況。
建議多使用簡訊或即時通訊軟體與親友聯絡,減少電話線路的負擔。
可運用內政部消防署之「災區親友現況查詢」(https://portal2.emic.gov.tw/FIS2_Develop/Masses/Home/)系統。此系統整合了政府撤離與收容名冊、傷亡名單。
可登入【全民防災e點通】個人化防災系統(https://bear.emic.gov.tw),使用「平安簡訊」功能,震後第一時間即可將系統預設文字,快速傳送訊息給家人報平安。
確認建築物結構及周遭環境是否安全
請先把附近門窗打開,避免後續餘震發生而受困,並先確認火源、電源已經關閉。例如檢查火源、瓦斯、管線、電源線路、牆壁、梁柱等等,確認並未受損。
請在確認過自身與自家安全之後,可打開電視、廣播、手機App 等,以獲取最新的地震資訊!
如果停電了,則利用手機、網路、充電電池、行動電源等繼續關注官方訊息或新聞,獲取最新災情資訊。
不要冒然用蠟燭來照明,反而容易發生危險。例如離開房間時忘記吹熄、被小朋友與寵物碰倒、或長時間使用下不小心引燃附近物品,如紙張、窗簾等等。
可以使用預先準備好的手電筒、手機 LED 照明、行動電源內建 LED等方式來取代危險的蠟燭照明。
在地震之後房子出現受損時:
如聽到房子發出怪聲、漏氣聲、牆壁或天花板出現裂縫、或原有裂縫持續擴大等,為確保自身安全,在關閉爐火或電源後,可馬上拿起緊急避難包及必要物品等,前往震前與家人約定的緊急集合地點避難,例如附近的公園、廣場、空地或避難收容處所!
■由於無法確定瓦斯管線有無漏氣,所以請先不要打開電器、甚至是點燃打火機嘗試照明。需要照明時,請使用安全手電筒或緊急照明燈。
■離開現場時請一邊呼叫、協助家人或鄰居離開。
■如果你正在高樓大廈中,而地震後響起了火災警報,請行走樓梯疏散。
■避難時請不要搭乘電梯。由於地震後可能建築結構受損、電力也可能中斷,搭乘電梯下樓可能反遭受困其中、甚至遭遇危險。
如果受困在建築中:
如果你受傷了,請觀察受傷位置,先行止血。如果你被尖利物品刺穿,在缺乏合適器具之前,請勿隨便拔出。
災情初期,請摀住口鼻放慢呼吸,避免吸入建築有毒粉塵。
如果手機在你旁邊,請撥打119或發送簡訊、使用即時通訊軟體 App 等尋求救援!
若此時發生停電,無法為手機充電時,請務必盡量保留電力!地震初期打電話是比較容易失敗的,因為基地台可能會損壞或嚴重頻寬堵塞,而讓你白白損耗手機電力。
如果你有口哨,請拿出來開始吹哨;如果沒有,請拿起週遭的硬物、石塊等,敲擊附近的堅固牆壁或金屬,以便發出聲音吸引救難隊員注意。
如果在戶外時:
1.如果你正好鄰近山坡、崖邊等處,地震後避難時請務必注意落石、或土石崩塌的狀況發生。
2.如果你正在都市裡,地震後行走在路邊時,請留意上方是否有建築物的鬆脫、掉落物件,如玻璃、招牌、高空吊車等。
3.鬆脫物件未必是在地震當下才會掉落,請務必留意危險!在震後盡快遠離高樓旁邊,也是一個避難好選擇!
如果你身處海嘯影響範圍:
請注意海嘯警報(海嘯警報聲響或手機警報簡訊),並馬上往高處移動,除非自身所在建築已經於地震中受損、或是建築高度明顯不夠。
聽從疏散人員指示。
以垂直避難為原則,建議高度為3層樓以上
如附近無高樓,則往內陸及高處避難
若避難不及,尋找固定物抓牢
避難路程若為短距離,則儘量不要使用車輛
開車的人要注意塞車,路上的行人要注意混亂所衍生的車禍問題。
注意可能的第2波海嘯
出現餘震時:
■地震後已經受損的房子相當危險,請務必在地震搖晃停止後遠離建築物,避免發生二次傷害,也不要為了救援財物而冒險進入已經受損的建築物!如果有人受困,請等候救難人員抵達!
■地震後,不論是自家或其他建築受損,需要你清理環境的話,請遵循以下原則:
(1)不要怕流汗,請穿著較厚、長袖衣物、耐磨損的牛仔褲,厚手套、厚襪與厚鞋底工作鞋,以避免被尖利物品割傷,傷口可能容易發炎感染!
(2)搬運起來感覺有點吃力的中大型倒塌物、家具、石塊或碎片,請不要自行清理,避免弄傷自己。 可以先放在一旁、等候其他幫手,或等待政府大型機具有空時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