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加強對現今社會的互動、多元化及急遽轉變的了解。完成 本高中課程後,學生應能掌握詮釋及分析歷史等高階思維能力,為自己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定位。
本課程選取了富廣泛歷史意義及代表性、適合闡明歷史詞彙和概念的課題。
這些課題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關,既能幫助他們掌握研習歷史的技能,也利於激發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供一個跨越時間、文化及區域界限的研習機會。
本課程確認了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及態度(例如關懷人的生命與尊嚴,肯定人類對和平、協作與繁榮的訴求等)是我們的社會以至全世界所共同接納的。因此,本課程力求提供讓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的學習經歷,也要求教師在課堂討論中盡量引入不同的角度,提醒學生檢討及反思自己的觀點,以能對議題作出客觀持平的判斷。在完成本高中課程後,學生應能建立有責任感的公民所具備的價值觀及態度。
作為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六個選修科目之一,本課程將發展學生的潛能,對他們將來在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及工商管理等領域繼續進修,乃至從事要求批判性及獨立思考能力的職業,本課程都能有所裨益。
透過認識現今世界的源起及發展,了解自己在現今社會的定位;
在探索歷史議題的過程中,培養明辨性思考、溝通技巧及作出明智判斷的能力;
以公正持平、設身處地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過去與當代的事件;
了解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和價值,重視人類社會共有的特質及共同面對的問題;
培養國民意識及全球公民意識,成為本地、國家乃至世界上理智及有識見的一員;
裝備自己,以便深入探索配合個人興趣、有助將來就業或專業進修的課題。
人類的需要:古與今
歐洲文明的發展
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中古時代歐亞的文化交流
早期香港地區的歷史、文化與傳承
近代歐洲的興起
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
美國的成立及發展
香港直至19世紀末的成長與發展
20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I)– 兩次世界大戰
20世紀的國際紛爭及危機(II)– 冷戰及後冷戰時代
20世紀以來的國際合作
20世紀香港的成長與蛻變
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政治及行政轉變、作為國際城市的發展)
中國的現代化與蛻變(早期的現代化努力 —改革與革命、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及後毛澤東時代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演變)
日本及東南亞的現代化與蛻變(日本在二十世紀初及戰後凡重建增長、東南亞—從殖民地到獨立國家)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1900年至1914年的國際關係、兩次世界大戰及有關的和約的簽署、二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 和平所作的努力)
協作與繁榮(經濟方面的 國際協作、社會及文化方面的國際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