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相互關係,從而掌握事物的變革軌跡及發展趨勢;
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運用歷史探究的方法,提升個人思辨及評價史事的能力;
培養解難、內省、批判及創意思維等技能,提升他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參與社會決策的能力;
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培育個人對社會、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
體會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欣賞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所在,建立民族認同感,尊重不同的文化與承傳。
認識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蹟、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 ;
理解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研習歷史的能力 ;
培養優良的品德,以及個人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責任感;
培養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必修部分(「歷代發展」)
甲部: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
周代分封、春秋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秦漢的統治政策、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北朝的漢胡融和、東晉及南朝的士族與寒門
隋唐盛世、安史之亂與唐代衰亡
宋元的中央集權、明清的君主集權、清初的民族政策
乙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
列強的入侵、改革與革命
民初政局、國共分合、抗日戰爭、國共和談與內戰
社會主義建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對外關係
選修部分(「歷史專題」,本校選修制度與政治演變)
制度與政治演變:田制與政治興衰、兵制與國勢強弱、科舉制與人才消長
中華民族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
統一國家的形成與中外文化交流
長期的分裂與南北方的發展
隋唐的統一、發展與開放的社會
經濟蓬勃與民族關係發展的時代
君主集權國家的建立與國勢的張弛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外力的衝擊
由各領域大師引領,同學們體驗國粹
向大師文福安學習中式餅食製作
大埔慈山寺傳統宗教哲理之體驗
自研傳統雞蛋仔、冰糖葫蘆等小食
師生學習中國獨特的鐫刻藝術
大師傳授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
饒宗頤文化館
下白泥碉堡考察
屏山覲廷書室、達德公所考察
香港墳場考察
薄扶林基督教華人永遠墳場考察
城門碉堡
錦田城門新村
元朗丫髻山
上海寧波文化、經濟與社會之考察
福建及夏門之歷史文化考察
中山陵、前江南貢院、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內蒙古多倫匯宗寺(喇嘛寺)、「塞外商埠」山西會館、北京紫禁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