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的特色與價值-以生活科技教育為例
吳和桔老師的學經歷與教學研究成果簡介
https://sites.google.com/a/nsysu.kksh.kh.edu.tw/tg02-1/jack-resume
科技教育的特色:
一、可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及實踐「知識會更新(認知)」、「技術會進步(技能)」、「觀念會改變(情意)」-全人教育的學習歷程
(1)引燃「終生學習」熱情
(2)激發「動手實作」意念
(3)享受「解決問題」喜悅
(4)實踐「生命出口」信念
(5)體現「合作學習」真諦
(6)感受「專題作品」成就
(7)累積「人生歷程」智慧
(8)感悟「正面積極」人生觀與使命感
二、可整合跨域知識(STREAMS)-進行「科學探究與科技實作及生活應用」-解決問題
科技教育的價值:
生活科技的價值可讓學生「修、身、養、性」,即修練身體(實作)、涵養性情/性格/品行(前述8項情意目標),並優遊自在於「創作作品」之「游於藝」的心境/情境/意境,並保持「身、心、靈」最佳狀態,可作為輔助國、英、數、自然、社會…等「升學科目」之後盾與基石。
科技教育特色:簡述如下
一、可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及實踐「知識會更新(認知)」、「技術會進步(技能)」、「觀念會改變(情意)」-全人教育的學習歷程
科技教育可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及實踐「知識會更新(認知)」、「技術會進步(技能)」、「觀念會改變(情意)」的學習歷程,並在「主觀、客觀、宏觀、達觀」的生命發展歷程中,啟發生命潛能;且在「物性、人性、心性(良心善念)、靈性(靈犀靈感)」的人生感悟歷程中,對「時間的運用」、「生活的重點」、「生命的重心」、「人生的目標」詮釋,並體認「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享受生命的美好。換言之,科技教育的特色是具有:(1)引燃「終生學習」熱情(2)激發「動手實作」意念(3)享受「解決問題」喜悅(4)實踐「生命出口」信念(5)體現「合作學習」真諦(6)感受「專題作品」成就(7)累積「人生歷程」智慧(8)感悟「正面積極」人生觀與使命感(人生觀感)。的-全人教育的學習歷程。
科技教育「STREAMS」全人教育的學習歷程摘要說明如下:
(1)引燃「終生學習」熱情
(學然後知不足(自省)、教然後知困頓(自強),學海無涯、唯勤是岸)
(2)激發「動手實作」意念
(有為者亦若是,創作出專屬於自己的作品(個性化、顏色、造型…)
(3)享受「解決問題」喜悅
(靈感來時:文如行雲流水、數理問題-迎刃而解,問題解決沒有好壞之分,有合不合適之別)
(4)實踐「生命出口」信念
(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生命教育/不同的出口有不同的風景與機會/窗外有藍天/一朵小花故事/蜘蛛結網屢敗屢戰故事)
(5)體現「合作學習」真諦
(助人為快樂之本,我的快樂來自於感染你/妳的快樂,學習金字塔/ 雁行理論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分組合作的精神(各盡所能/相得益彰/互補:有技術無創意、有創意無技術/學習金字塔):
1.有錢出錢 2.有力出力 3.沒錢沒力,精神鼓勵(陪伴、傾聽、交談)
4.群策群力(組長)、再接再厲,展現活力與實力。
雁行理論 IFPC 雁行理論 Geese The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hz_vUDkk28
雁行理論 借力使力的團隊合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uuOTp5IOA
(6)感受「專題作品」成就
(認真盡力完成作品-作品產出故事-成長心路歷程-自得其樂)
(7)累積「人生歷程」智慧
(知識經過時間日積月累,內化成智慧;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學習很累不學習更累)
(8)感悟「正面積極」人生觀與使命感
(人、事、物觀感)-自我實踐、實踐自我-享受生命的美好
詳細內請參閱:
桔哥老師的人生語錄座右銘(NEW)
https://sites.google.com/nsysu.kksh.kh.edu.tw/jack-lifewords
桔哥的人生語錄座右銘920303(old)
https://sites.google.com/a/nsysu.kksh.kh.edu.tw/tg02-1/
詳細內容請參閱「科技教育-永續未來」課程網 https://tinyurl.com/2mfbny7x
相關資料如下:
二、整合跨域知識(STREAMS)-進行「科學探究與科技實作及生活應用」-解決問題
本教育專案之主要創新作法是整合跨域知識(Science科學/學說/學理、Technology科技/技術、Reading閱讀文章/文獻回顧/發展方案、Engineering工程/工作程序、Art/Aesthetics藝術/美學/造型/色彩/感覺、Mathematics數學/邏輯思考/數學式/關係式、Society社會/歷史/人文(語文故事)/生態/環境,STREAMS)。
由於學生的文本媒材「閱讀」能力與素養不足及關心周遭「人文社會與生態環境」動力不足,此STREAMS教育中的R(Reading,閱讀/閱讀文章/文獻回顧/發展方案)正可補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素養及最後的S(Society社會、歷史、人文<文化、語文、故事>、地理、生態、環境)正可喚醒學生關心周遭「人文社會與生態環境」意念。
STREAMS教育除了強調前述學科之間的融合外,更著重於「非認知能力」的素養。所謂「非認知能力」是指學科知識以外的能力,例如:毅力、信心、品味、自制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主動學習。此外,「運算思維」也可歸類在「非認知能力」內。這些「非認知能力」也是四創(創意、創造、創新、創業)能力與終生學習及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教育專案「STREAMS」跨域整合教育方案與教學策略及流程摘要說明如下:
1.首先以人文、社會領域為起始(Start/Society),覺察與生活真實情境相關事件或議題(氣候變遷、能源、空污…等問題)之端睨,開啟問題之探索>>>問題覺察之始。
2.接續,以自然領域之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學理(Science,科學/學說/學理)為基礎,科學探究「氣候變遷」、「能源」、「環境」、「空污」>>>問題解決之道。
3.R(Reading,閱讀) -問題解決之方
即閱讀文章/文獻回顧、蒐集資料、發展方案。即站在前人(巨人)的肩膀上作為探究與實作的起點,並融入在地文化與特色,發展符合在地特色的問題解決方案。
4.T(Technology,科技/技術):科技領域-問題解決之術
(1)以「生活科技」為主的創意設計與工程製作思維(設計思維),進行機電實作「太陽光電之探究與實作及應用」專題作品。例如: 「太陽能無線電力傳輸點亮LED燈」、「太陽能無線電力傳輸點亮電動車LED燈」、「太陽能充電手機/行動電源」、「太陽能光電板自動粉塵清洗模組」、「太陽能空氣清洗機」、「太陽能光電小精靈」、「電磁防護小精靈」作品實作;
(2)以「資訊科技」為主的運算思維,進行資通訊實作作品。例如:「太陽光」追蹤/跟蹤/追日模組、空氣粉塵(PM2.5)感測與清洗(硬體)與程式設計(軟體)之整合實作(例如:「無線電力傳輸」手機程式控制作品/影片手機/平板語音控制無線充電 https://youtu.be/Z2MrcY4A4rs);或「太陽能光電」、「空氣清淨」、「電磁防護」之探究與實作APP手遊、線上遊戲(延伸活動)。
5.E(Engineering,工程/工作程序):工程領域-問題解決之作-產出作品
此階段為工程設計與製作,以合適的工作程序進行作品製作並最佳化專題作品。即先利用電腦數位輔助繪圖(繪圖軟體)或傳統手工進行創意設計圖(或草圖),繪製出作品外觀立體圖、三視圖、展開圖。接續再利用電腦數位輔助模擬與製造(例如:機構與結構模擬、3D列印、雷射切割…等)或傳統手工具進行試作模型或作品後,進行測試、修正、改善、精緻...等工作程序,產出最佳化作品/產品/商品/藝術品。
6.A(Art/Aesthetics,藝術/美學):藝術/健體/健護領域-產出人性化作品
以感官知覺為主的藝術美學之人性化作品。例如,視覺、色彩、造型、聽覺、人體工學(觸覺)…等感官知覺設計與實作,進行精緻化與最佳化作品(延伸活動)。
7.M(Mathematics,數學):數學領域-建立模型-提出學說-預測問題之展-防範問題之發
以數學邏輯推理與運算為主,進行各階段的可行性與成本及效能評估和預測。例如,計算「太陽能光電小精靈」、「空氣清淨小精靈」、「電磁防護小精靈」之性能和機構與結構及材料... (延伸活動)。
8.S(Society,社會/歷史/人文(文化、語文、故事)/地理/生態/環境):社會/語文領域 - 產出「文本、繪本、劇本、行動劇」…省思問題之源。
以社會、人文、生態為本的永續生存與發展,作為創意起點。即以創意結合在地人文、社會、地理、生態之特色,發展在地特有的人情風景物意,讓在地事物變成教學最好的素材,師生一起解決問題。具體作法:例如,「太陽能光電小精靈/小天使」誕生的故事(典故/由來),後續發展為「太陽光電模組」…等大精靈,以建立安全的生態環境,永續生存;或設計「太陽能光電小精靈/小天使」、「空氣清淨小精靈/小天使」、「電磁防護小精靈/小天使」之探究與實作桌遊(事件卡、機會卡…);撰寫「故事文本、繪本」、編寫「影視劇本」、演出「行動劇」…省思問題之源 (延伸活動)。
圖1: STREAMS跨域整合 教學方案/教學模組 活動流程示意圖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LKNGgm5b5hedyZLW9BwrvO8wHG_8Lnu/view?usp=sharing
(請點擊上圖或超連結觀看放大圖)
影片 STREAMS 跨領域課程整合教案說明與教學成果10810(9分17秒)
YouTube 影片 https://youtu.be/5s5Uv-_tfc0
吳和桔 老師之學經歷與教學研究成果簡介 https://bit.ly/3tKB1FB
◎教學成果:
教學成果請連結下列各課程網或連結YouTube影片 i2吳和桔 @user-fj8ip1yw4y
YouTube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user-fj8ip1yw4y/videos
詳細內容請參閱吳和桔 老師之學經歷與教學研究成果簡介 https://bit.ly/3tKB1FB
◎生活科技的價值
科技教育的價值可讓學生「修、身、養、性」,即修練身體、涵養性情/性格/品行,並優遊自在於「創作作品」之「游於藝」的心境/情境/意境,並保持「身、心、靈」最佳狀態,可作為輔助國、英、數、自然、社會…等「升學科目」之後盾與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