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能源多數仰賴國外進口,面臨能源需求持續成長、全球能源價格劇烈波動,以及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等化石燃料即將枯竭等重大議題,需喚起學生重視能源,培育對能源實質內涵的知能,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與態度,知道開發新興能源的可能方向,以降低能源枯竭之衝擊。如何提升能源使用效益並加強發展能源新利用技術與替代能源,儼然已成為我國日後能源開發與應用之重要課題。
能源教育旨在培養所有學生的能源素養,舉凡能源的基本概念及識、正確能源價值之觀念,強化節約能源之思維、習慣和態度等均是融入各領域的重點。藉教育政策之延伸以融入能源認知素養之教育,普及各級學校將能源教育融入課程教學,進而擴展至社會對能源開發和應用之重視,形塑全民對開源節流及能源新利用技術之共識。
課綱內容
一、學習目標
l 增進能源基本概念。
l 發展正確能源價值觀。
l 養成節約能源的思維、習慣和態度。
二、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l 整體說明
1. 能源意識:能源教育首先要喚起學生的能源意識(覺知),意即當學生認為能源與自身有關,才能促進他們想了解能源是什麼、為何要節約能源的學習動機,並以例舉國內外時事、實際案例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以連結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能源間之關係。
2. 能源概念:使學生認識能源的種類、形式、應用、開發及創能、儲能與節能的原理,並了解能量轉換的概念。
3. 能源使用:使學生了解能源的使用與經濟發展、環境之間相互的牽動與影響,知悉能源高效率使用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以及能源安全的意義。
4. 能源發展:使學生認識及了解國內外傳統能源及新興能源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目前能源政策方向等議題。
5. 行動參與:培養學生蒐集能源議題相關資料,與他人討論、分析、分享所獲得的資訊,進而展現行動參與的實踐能力,達到將節能減碳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之目的。包括對於家庭、校園生活能提出合適的節能規劃或能源專題實作,參與能源相關活動,對於國內外的能源政策、措施,能提出自己的創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