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學校與家長十分重視<交通安全>,上學時在壅擠的校門口都會出現老師、學生與志工指揮交通,配合紅綠燈並運用哨聲與旗幟來提醒駕駛人與行人。這群人每天默默的付出,一大清早就來到學校,整理服裝儀容以及穿著反光背心,而這樣的行為也是我們推崇的<服務學習>,透過服務的過程建立良好的習慣,如服務、守時、責任與自我要求,隨著服務的過程中,也會更了解交通規則與交通安全,此外,整個交通學生隊透過組織性的運作,也培養學生領導與分層負責的能力。
我們的形象端正、氣宇軒昂。走進校園裡,交糾團隊的特質鮮明、執法嚴謹。被教官室從班級挑選出來後,必須經過嚴格的篩選標準及訓練,才能上場為學校服務。清晨及傍晚時分,當我們站在校門口指揮交通時,誰能比我們更神氣? 當我們齊步跨越中庭時,誰能不多為我們行注目禮?我們神氣但不驕傲! 遵守禮儀、以身作則,讓中山成為有氣質的學校。
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教育包括家庭、社會及學校的生活教育三層面,習習相關。尤其是學校的生活教育,佔的比重,甚乎於家庭及社會的生活教育。優良的生活教育產生開始於家庭、茁壯於學校、優化於社會,反之任何一個環節的生活教育處理不好,將對個人及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