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無法靠耳提面命學會!德國爸媽如何教孩子懂得「負責」?
女兒加入籃球隊幾週後,就摩拳擦掌準備要代表校隊到丹麥出賽了!這次是她第一次用「籃球校隊」的身份與隊友一起旅行,而且也是她第一回到丹麥,自然是非常期待。我這幾個月已經很習慣新學校的「家長放手」規則,前一天晚上,見她在收拾行李,問了是否都準備妥當之後,就安心入睡去了。
什麼?你忘了帶護照?隔天正在張羅小兒子吃喝時,女兒突然打電話給我,非常慌張地告訴我:「媽,我忘了帶護照!」我聽到也傻了,問她該怎麼辦。她強忍住眼淚:「教練說,這樣我就不能去了!」我聽得到旁邊人聲鼎沸,感覺得到大家的慌亂。什麼?有這麼嚴重嗎?現在離出發還有一點時間,我幫她送過去應該還來得及!她詢問了總教練Mr. Jones,他很堅定地說:「不行,沒有帶護照就是不能去。」隊友和在場的家長也幫忙求情,提議是否晚一點出發,讓我幫忙把護照送過去,但總教練說了要準時出發,沒辦法就是沒辦法。過程中甚至還有隊友哭了,直說那麼他們肯定會輸球,因為不只是少了一名球員,而且還是隊上主力呢!但鐵面總教練說不行,就是不行!女兒只好一一擁抱隊友,目送她們離開。
我雖然有點驚訝,但在德國住了一年多,我已經很清楚這邊對於「規則」是非常重視的,要辦任何的證件,少帶一份文件就是「抱歉請下次再約時間來」。這與我們習慣的「通融方便」有著極大的不同,剛開始遇到這個狀況,我總是氣得七竅生煙,但同時也養成了辦任何事之前確認再三的「好習慣」。然而自己遇上,摸摸鼻子就算了,女兒才12歲呢,難道對「孩子」也是相同的「嚴苛」嗎?
很意外的,女兒回家後就很坦然的接納了總教練的裁決,並沒有任何抱怨。她知道是自己沒有仔細檢查,是她一個人的責任,不是媽媽的、教練的,更不是隊友們的。明明手上都有「確認清單」,自己卻只記得要帶衣物零食,忘了最重要的護照,女兒開始覺得自責,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讓球隊面對難關,她對隊友和教練都感到抱歉,整個週末握著手機,關注球隊的戰績,不斷傳訊息鼓勵隊友。
我的媽媽知道這件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妳怎麼沒有提醒她?她才12歲啊!」的確,在我們的想法中她仍舊是個孩子,有很多事情似乎爸媽「應該」去照料,例如吃喝、時間、活動,當然包括出國時確認有沒有帶護照。但總教練「完全」沒有任何一句「打給你媽媽」或「你媽媽是怎麼教的」,他甚至還很驚訝女兒竟然會打電話給我,反正不行就是不行,叫媽媽來也是不行啊!他的觀念中,這年紀的孩子就該自我負責,不是責怪媽媽就能解決問題。這讓我從「怎麼沒幫她看好」的罪責中解脫了,從此更能心平氣和地當個媽。
最後,球隊真的輸了。大家當然也不免說「都是因為少了一位主力戰將」的緣故,準備好了卻不能出賽,當下對孩子的確是很大的打擊,對球隊的戰績當然也是,他們當年就失去了拿校際總冠軍的機會。但從那天開始,每次球隊出賽前,大家都會彼此提醒要「記得帶護照」,女兒更是再也沒忘過。總教練的一句「不行就是不行」,教會了整隊孩子一堂重要的「自我負責課」。甚至,我4年來從未收過任何要我送東西到學校給她的訊息。把人生的決定權還給孩子,就算一開始跌跌撞撞、不進則退,也都只是必要之惡而已,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總經理為每個選擇負責。
(文章摘錄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0608)
問題:
1. 你如何看待文中總教練對學生沒帶護照的處理方式?如果今天你變成總教練,會選擇怎麼應對這樣的情況呢?
2. 生活中你遇到故事中沒帶護照的情況,會選擇如何處理呢?
3. 你覺得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嗎?你認為在高中階段的責任是甚麼?
*掃描QR CODE回答問題,抽電影票。
https://forms.gle/DQDLmSZvZkHHMeM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