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學〈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認識自律發展三階段〉
沒有孩子天生自律!認識自律發展三階段
瑞士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觀察兒童行為發現孩子的道德觀發展具有以下三個階段:無律階段(Stage of Anomy)、他律階段(Stage of Heternomous)以及自律階段(Stage of Autonomy)。
由此可知,自律是隨著孩子的發展慢慢養成,需從生物本能反應開始,漸漸的受他人約束,其後發展到能夠自我判斷、為自我行為負責的階段。
自律五要素:是種態度也是種歷程
彙整多位學者的論點,歸結出自律是一種為自己負責的態度,也是一種不斷自我覺察、修正的歷程,在過程具備 「強烈動機」、「擬定計畫」、「積極執行」、「時機地點」以及「省思修正」五個要素。
整體來說,自律的人在面對任務時會充滿動機、想要達成,因此在事前會規劃如何執行,讓自己在操作時能有個方向。不過自律的人也不是一板一眼,他們在執行過程中保有持續修正的彈性。
若一開始規劃的方式不合適,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步調,重新操作直到達成任務。以下舉「寫作業」為例:
能夠自動自發完成作業的孩子,代表的是他在學習上很自律,或許寫作業對他來說並不是件有趣的事,但將「寫作業」視為他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因此他會有動力要快點把這個任務達成的責任感。過程中他可能也嘗試過先玩耍再做作業,但最後他發現先完成作業,之後才可以好好做其他想做的事。
兩個方法教出自律的孩子
由上述可知,自律需要透過循序漸進的發展養成,勿操之過急,否則容易使孩子因為懼怕或挫折而停留在他律階段。
依照發展來看,在進入小學前就可以開始培養,並在小學階段透過更多的學習任務進行練習,因此身為家長的我們是很重要的引導者。
1適時放手,給予學習空間
人的本能是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因此從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探索,鼓勵他好奇自發的反應,不急著讓孩子學會做事的方法或對錯。適時給予鼓勵跟獎勵,讓孩子可以從過程中學習怎麼做才順利,並且保持對世界、各種事情充滿熱誠的態度。這樣有助於讓孩子未來在面對事情時,更願意積極嘗試,不害怕會做錯,同時願意不斷嘗試、修正,調整到最適合的做法。
2以身作則,身教加上引導
在面對不熟悉的事情,孩子很自然的會透過模仿來進行學習,像是孩子會觀察爸媽一回家會做什麼,如果爸媽都在看電視、滑手機,在孩子的世界會認為,辛苦上課一整天後,我也想要放鬆。
自律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希望能引導孩子的同時,身為家長的我們就得先思考,自己需要做完的事情是否都完成了。
摘錄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3618
問題一:
你會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以達到自律的習慣呢?請分享你的經驗。
問題二:
自律五要素分別是:「強烈動機」、「擬訂計畫」「主動執行」、「時機地點」、「省思修正」。你會如何利用自律五要素完成下次期末考的準備呢?請擇一項要素並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