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创作时间大约在1180年左右,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和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被贬至地方任职期间。当时,他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首词通过描绘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词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辛弃疾(1140年—1207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风豪放激昂,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他出生于金朝入侵之际,自幼立志恢复中原,为国家效力。年轻时,曾参与抗金义军,并一度成为南宋朝廷倚重的对象。由于南宋内部党争不断,他性格刚直不阿的个性引起他人不满。最终被贬至远离权力中心的地方任职。
1207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他的一生壮志凌云与现实挫败交织的故事,虽然最终未能达成心中的宏愿,但他留下的诗词却如同不朽的丰碑,铭刻了个人和时代的豪情。
1.背景与情感: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目睹了国家的破败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反映了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人安危的深切担忧。
2.意象与意境:诗中“国破山河在”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而“城春草木深”则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城市的荒凉,增强了诗的悲剧色彩。
3.情感表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景物上,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
4.家国情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家书在战乱中显得尤为珍贵。
5.个人形象: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诗人因忧虑而白发增多,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首句:写草堂外翠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
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优美的意境
及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
碧如洗。
第三句:写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凭窗远眺西
山雪岭。回想起自己从小怀有报国的志
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
重展的机会,多年的战乱也得以平定。
末句: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表
露出作者当时的复杂心情。(战乱平定后,
交通恢复,才能看到来自远方的船只。)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一生放荡不羁,热爱自由,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华丽著称,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早发白帝城》等。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