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發展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 

檢核項目

(一)規劃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與執行教學活動

(二)善用自然生態、社區人文及地質景觀等資源辦理戶外教育

 (一)規劃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與執行教學活動

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及成果 

1.校定課程,利用彈性課程推展鱻活石門、以及進行議題探究與專題寫作,啟發學生對於環境之覺知行思行動智慧。

2.以學校環境特色開始發展石農食農,好食在!系統課程。發展魚菜共生、有機菜圃課程:將魚類與蔬菜結合,共同生長的應用設施,不僅提供學校教育學生最好的教材,更能使校園空間綠化達到最佳的應用。

3.推展戶外教育,結合閱讀與社區資源三坑老街、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客家事務局、清水坑、紅橋等,規劃社區走讀課程,提升學生環境素養!

4.成立學生工作隊,協助推動廚餘、落葉堆肥製作、資源回收、菜園維護等教學活動。 

 三年級魚菜共生課程

 學生工作隊(山狗太)協助廚餘堆肥工作

前置處理-收廚餘後秤重

衛生組老師帶學生操作

加工-翻攪

認識廚餘機發酵後的物質型態

解釋後熟處理

老師解釋後熟處理

衛生隊協助菜園維護及環境整理

 (一)規劃永續校園與環境教育課程與執行教學活動

應用當地環境素材或資源回收素材,進行教學設計與活動。 

1.利用廢棄景觀台,建置可愛動物區,並透過場地命名、「入新屋、打粄圓」等空間賦意活動,讓石門〝飛雞〞場,更具教育意義。

2.建置森林書屋供學生學習閱讀之用,旁設置棋盤,利用倒木鋸成塊狀讓小朋友製作成棋子,作為美化校園之特色景點,活化、美化校園空間。

3.利用廢棄課桌椅、木材、樹枝進行美化裝置藝術。 

 活化使用廢棄桌椅-休閒椅凳/積木區/童玩區

 (二)善用自然生態、社區人文及地質景觀等資源辦理戶外教育

1. 製作客庄遊學手冊供學生走讀學習使用。

2. 各學年校外教學能善用已獲致環境教育場所(域)認證之機構,規劃學校戶外教育路線。

一年級東和音樂體驗館;二年級八德埤塘;三年級小叮噹愛地球行動學堂;四年級台北市之天文館;五年級十三行博物館;六年級太魯閣國家公園。

3. 善用社區人文及景觀─社區走讀活動有佳安社區關懷協會協助並配合本校附近資源包含水資局、石門水庫、客文館、石門郵局、石門派出所…等。   

 客庄遊學手冊做為走讀課程教材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