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1【綠能節能】馬達製造中心
本校成立馬達製造中心將馬達製造與設計整合成一貫流程,結合機械與電機專業技術,跨領域合作針對馬達設計與製造找出改善效能之關鍵技術,供業界參考進而推廣之,以提升國內機電整合自動化之效能。並以節能為馬達製造中心研發要務,配合馬達製造中心之軟硬體設施,每年規劃3門相關專業課程,訓練出企業「即時可用」人才,使學習即實習、畢業即就業。
C1-2-1【智慧設計】創意設計總部–跨域設計產學計畫
以創意設計總部為基地,結合動作捕捉實驗室與互動體驗暨媒體製作中心的資源,厚實本校師生本職學能與連結業界實務需求,具體作法為:
1.開設資訊應用與創意應用課程:導入問題導向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專題式學習(PBL)的教學模式,以解決實際產業設計相關問題為主。
2.開設程式設計相關課程: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互動設計基礎、網頁程式設計、遊戲引擎概論、遊戲設計實務,厚實師生在智慧設計領域解決問題的技術實力。
3.簽訂產學合作案例:透過研發處媒合校友企業簽訂執行智慧設計產學合作案1件以上。
4.舉辦專題展覽:年度舉辦大型專題成果展1場,小型成果展出若干場。
5.智慧設計企業培訓班:承辦申請或委託之設計領域培訓班1班以上。
6.智慧設計成果國際視訊交流:年度舉辦成果國際視訊交流會1場以上,以日本設計相關大學為主。
7.舉辦年度「全國民生產業與創新設計」跨域論文發表研討會。
8.結合多媒體設計系、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及休閒運動與觀光管理系,將資通訊科技應用於健康促進、照護及休閒產業之相關設計應用情境,並透過結合照護器材或利用ICT技術,如AR/VR、感測技術(Beacon)、定位技術(GPS)、辨識技術(影像辨識、條碼辨識、RFID等)、智慧聯網、大數據分析、AI人工智慧等進行創意發想、研發及接案。
C1-2-2【智慧車輛】車輛修護及診斷技能發展中心
汽車電控部分將建置六間汽車特色教具教室:包括電動汽車、電動機車、油電車、汽油車、柴油車、變速箱,並拆解兩台實車作電腦診斷與電器量測,每年可培育學生10名,每年可對業界、專業車廠或各地汽車修理職業工會人士辦理各種汽車電控診斷培訓班。例如電動汽機車、燃油車電控、電腦故障診斷與車身及控制器的量測技能等。
C1-2-3【智慧農業】發展智慧農業辦學特色
建置基於人工智慧暨物聯網(AIoT)之智慧農業特色實驗室,具有2套農業溫控設備,2部AI電腦,培育學生瞭解如何應用智慧農業溫控及物聯網之相關感測技術,並學習到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相關技能,提供目前業界急需之AIoT資通人才。
C1-3-1【智慧長照】智慧長照健康園區
整合促進高齡者健康體適能、認知功能等智慧照顧設備,建置智慧長照健康園區,培育樂齡系學生與在地從事長期照顧工作者,具備評估與活化長者認知、視力、聽力、情緒等功能之專業人才,並推廣至淡水、三芝及石門等長照服務據點。
整合校友或在地企業之智慧照顧設備,建置1間智慧長照健康*健康促進共融基地。透過系上師生、在地推動長照實務人才等共同參與培訓課程,取得智慧照顧專業後,至三芝、石門與淡水等處進行實務結合之推廣。
C1-3-2【智慧健康】樂齡長照研究中心 – 智慧輔具研發計畫
軟硬兼施的建置學生x樂齡共學及體驗的硬體環境,建構設計思考及創客技能的課程,發展智慧輔具的研發,推動學生的智慧輔具創新平台建置。
規劃建置問題情境環境及滿足需求的環境,藉由對比的體驗來感受同理心及問題需求。規劃設計思考課程,從同理(Emp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測試(Test)的基礎知識與演練。規劃研發智慧輔具所需的創客技能課程與演練。結合本校科技、智慧及創意的研發量能,訓練學生智慧輔具的創新研發能力,連結在地的長照機構產學合作。透過資料庫或網頁建置,將學習或階段的成果呈現。也規劃結合在地機構舉辦相關競賽來推廣。建立在地特色及實踐智慧輔提升的優化生活透過本計畫聚焦學校的特色,結合師資設備及在地產業資源,創造樂齡的優質生活。
1. 學生x樂齡共學及體驗的環境
規劃建置問題情境環境及滿足需求的環境,藉由對比的體驗來感受同理心及問題需求。
2. 設計思考的課程建置
規劃設計思考課程,從同理(Empathize)→定義(Define)→發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測試(Test)的基礎知識與演練。
3. 創客技能的課程建置
規劃研發智慧輔具所需的創客技能課程與演練。
4. 智慧輔具的研發
結合本校科技、智慧及創意的研發量能,訓練學生智慧輔具的創新研發能力,連結在地的長照機構產學合作。
5. 學生的智慧輔具創新平台建置
透過資料庫或網頁建置,將學習或階段的成果呈現。也規劃結合在地機構舉辦相關競賽來推廣。
6. 建立在地特色及實踐智慧輔提升的優化生活
C1-3-3【智慧生活】北海岸水域休閒推廣基地
利用本校游泳池場域建置親北海岸地緣水域特色發展,逐年推動輕艇、獨木舟、SUP立式划槳、浮潛等水域課程活動與推廣班,並在校培育水域人才。
本基地擬透過暑期、泳季平時例假日,進行獨木舟與SUP的營隊推廣,並與鄰近學校、民間企業合作,讓學生透過推廣與實做,增進專業技能,並使北海岸活動者,體驗相關水域休閒活動。
C1-3-4【文化創意】眷村聚落群國際鏈結培力、『流行文化x藝術共創』共學基地與創意跨域融合服務計畫
本計畫國際鏈結馬來西亞吉隆坡中華大會堂和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目前本校馬來西亞學生約有100人,大多來自吉隆坡、霹靂、柔佛、檳城及雪蘭莪之華人新村居多。
教師經由教學與實作課程帶領學生從教室出發,走入兩國眷村聚落群文化藝術實務場域,將學校所學與眷村聚落群文化藝術和流行行銷傳播直接銜接。在校學生之培訓課程區分專業基礎、應用實務及實習課程三類型,參與眷村聚落群文化藝術實務學習所需之基本知能與場域體驗。接著以問題解決導向,引導理論實務交互印證,此外更經由與現在眷村聚落群文化藝術發展所需知識技能的高度衝擊影響,激勵學生學習意願。
1. 眷村流行文化藝術共學基地共學與共創課程建構:
聘請社會型企業家和非營利組織專家,並安排社區助理教師協助個案案例教學,安排流行文化與眷村藝術課程 60 次,帶領學生和社區居民參與『文化多元 x 藝術共創』共學基地實務體驗學習課程,增進學生以問題解決方式分析眷村聚落族群所面對的社會現況。
2.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田野調查與馬來西亞華人新村影像紀錄:
針對本校馬來西亞來自吉隆坡、霹靂、柔佛、檳城及雪蘭莪之學生,計畫每年暑假出國地點為吉隆坡,計畫主持人和協同主持人共兩人,預計每年出國天數為24天,師生進行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田野調查紀錄、華人新村影像拍攝紀錄、在地培力和系列學術交流,並研究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推動文化保存和再利用進行國際交流。
3. 手創文化創意四格漫畫繪本:
讓大學青年志工及專業訪談者深入了解社區,經由老人家口述當中留下回憶及寶貴文史資料記錄予以漫畫化,來顯示眷村世代故事融合之感動情境讓眷村二代和年輕三代易於認知大時代故事(目前尚無眷村創意四格漫畫)。眷村文化創意四格漫畫擬由就讀鄰近國中、高中或大學之第三代與父祖輩溝通後繪出眷村故事漫畫草圖,接著由大學院校志工以活潑創新方式精繪出創意四格漫畫。
4. 文化創意購物車網頁設計與眷村菜品牌建立與商業模式:
藉由眷村聚落群文化創意網站平台之建立,將眷村聚落群人文文化景觀、文化藝術活動、眷村影像、社區營造、文化商品(眷村聚落群美食、手工藝品和眷村聚落群文化創意商品)、眷村微旅行、眷村節慶和老照健康活動納入,透過數位網路技術將珍貴的文化保存資料與藝術活動保存下來,更藉由網路商業購物車平台之建立,完成眷村六大菜系購物車。
5. 眷村菜品牌建立與商業模式:
(1) 每年度配合特定眷村節日舉辦社區一戶一菜活動,藉由專訪紀錄眷村菜故事性,其中紀錄主廚、故事和流程做法,並發展出食材使用、標準食譜和食材規範卡。
(2) 建立眷味市集和眷村美食展,展現早期眷村左鄰右舍的居家文化,並經由市集眷村麵食教學、傳家家常菜及食譜繪本製作,展現民間社會與眷村各個族群特有的生活型態與文化。
6. 眷村影像拍攝紀錄剪輯與後製:
大學訪員實地到淡海新市鎮與眷村聚落內進行田野訪問。主要針對歷史文化與村民的過往集體記憶與耆老相傳口述歷史的重塑。目前暫訂分成5個小組,每組約編制2個成員,完整的紀錄所有採訪過程,以便之後能將其彙整成紀錄片的素材之一。
7. 眷村文化歷史文物與老照片蒐集:
文史田野調查和眷村聚落群耆老訪談之參與、此外辦理影像講授課程培養在地年輕居民影像種子傳承等行動方案課程進行蒐集。
8. 眷村文化創意元素分析撰寫案例與相關文獻蒐集:
將眷村文化元素分為居住空間內、居住空間外、軍事政治和情感四類為:(1)居住空間內,例如眷村特有生活器物、眷村居民 (2)居住空間外,眷村的建築外觀與物件(3)與軍事政治相關的,例如軍人、政治宣導(4)眷村情感的部分,包含家人之間的親情、愛國的精神、眷村居民的相互照顧、眷村拆遷的傷痛等等……。
9. 眷村聚落群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應用於民族學之田野研究,採用實地觀察眷村聚落群文化的田野研究,更能將產品因使用習慣、生活習性、嗜好、需求作一個徹底的調查並紀錄,使產品朝市場區隔多樣化或突顯其當地特色的目標規範邁進。
C1-3-5【休閒觀光】旅行實驗室-實習旅行社計畫
規劃成立旅行實驗室-實習旅行社,強化學生旅遊專業能力,讓學生具備實務操作能力及多媒體科技運用與發展實力。
1. 建置實習旅行社及實務課程
(1) 於校內觀光會館內建置實習旅行社,學生可於校內實習,以利將來就業 直接跟產業接軌。
(2) 透過開設微學分或校內實習課程,讓學生可參與此項課程,對於旅行業實務有認識與瞭解,同時對於觀光遊憩資源的導覽及領團實務運用,以及對於日後參與領隊導遊實務有清晰的認知。
(3) 邀請具有豐富旅行業帶團導覽及實務經驗之專業師資,進行實務帶隊講授。
2. 產學合作導入實務訓練
(1) 與旅行業產學合作導入校園,招募本校具備服務熱忱,對於旅行業懷抱理想與熱忱,或想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之學生,培訓同時並服務本校師生,以提升實務經驗。
(2) 由業界專業師資蒞校授課,以及從業人員指導,提供旅行業代辦證照、航空訂位、遊程規劃、領團導覽、顧客服務等實務,以強化學生在觀光旅遊實務經驗,並能強化未來就業競爭力。
3. 學以致用實戰應用
(1) 提供合作旅行社相關產品服務。
(2) 代辦護照、簽證、卡式台胞證。
(3) 代訂機票、國內外住宿。
(4) 國內外旅遊、畢旅行程規劃與執行。
(5) 提供旅遊諮詢及服務。
4. 科技運用與整合
(1) 多媒體運用與整合業界專業師資協同授課,探討符合業界需求的議題與具體作為。
(2) 開設多媒體行銷實務課程,講授旅遊業務所需的多媒體行銷資訊。
(3) 開設影像剪輯後製課程,培養學員旅遊業務所需的影像剪輯後製技能。
(4) 開設網頁設計課程,設計旅遊業務相關的網頁,建置實習旅行社網站
建置智慧環境監控系統,制及植物專業的整合性人才,並提升北海岸在地農業品質 。
運用AIoT技術於校內太陽能光電型植物工廠的運作,建置智慧環境監控系統,制及植物專業的整合性人才,至三芝農村運用智慧監控系統,以提升北海岸在地農業品質 。
在電機系主任指導下由陳漢、張祐宸、陳維騰等10位同學組成團隊,與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合作的「新北市智慧農業示範點推動計畫」,協助三芝小農林益發老師建置溫室智慧監控系統。圖為電機系主任帶領同學與林益發老師討論操作智慧監控系統。
黃宏斌校長(中)及陸家樑研發長(右)前來關心農場狀況。
由電機系、資工系、工管系同學運用其專業ICT知識及營運設計方案,利用校內師生認購方式,販售收成之蔬菜,讓學生從實際運作中學習如何運營一智慧農業機制,增加其創業機會。
電機系助理陳柏州(左)、小農林益發(中)及陸家樑研發長(右)一同捧著剛採收的高麗菜。
12/28本校辦理成果展,陸家樑研發長兼電機工程系主任帶領電機系研究團隊和資訊中心同仁,研發出遠紅外線人體感温監測系統,呈現學校「智慧化校園」的發展特色。
發展車輛修護與診斷技能發展中心:應用本校本校汽車修護丙級、乙級、甲級國家檢定考場,更加深化建立車輛修護與診斷技能發展。
溫富亮老師(中)帶領學生於成果展展出自製電動車輛及車輛修護與診斷系統。
完備電動機踏車維修技能術科檢定之實習機具和相關設備工具。
發展機電整合物聯網智慧控制系統、AI智慧視覺、雲端智慧服務與生產流程整合規劃(智慧ERP)與管理等跨域技術。
EM100電池迴路圖(左上) 車充保護方式(右上)
電源控制系統電流迴路介紹(左下) 電源控制系統介紹(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