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1深化書香閱讀
閱讀不只是本能,更要學習解讀的技巧,透過學習策略而形成擷取新知識的模式。提綱挈領→剖析分辨→闡釋脈絡→統整意涵→鑑賞反思→應用論述。
A2-1-2文學閱讀寫作
寫作是表達內心想法與情感,並展現想像和創造力的途徑,終究尋回內在的自我。研讀經典,掌握其中構思與取材、意態和氛圍,打開五官,進而辨析事理→判斷情境→感覺立體→聯想比擬→注入文氣→言之有物。
閱讀有助個人目標的達成、知識和潛能的發展,經由社會實際的參與,逐步修正和掌握驟變的環境。藉此激發對生存及其所處世界的熱情與連結,具備洞悉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A2-1-3口語溝通表達
口語表達可增進閱讀理解的方式。綰合內容→演繹歸納→條理敘述→轉化理念。以平日說話口吻為基礎,而後潤飾斟酌典雅的辭彙,多次練習,順暢演示,抑揚語氣,培養帶得走的口條能力。
A2-1-4中文能力認證
規劃透過第三方認證機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中文能力測驗中心」實施中文能力認證。
A2-2-1基礎英語課程/專業英語課程(EAP & ESP)/全英語授課課程
教師教授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專業英語課程或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學術英語課程,此作法目的在於深化教師們的研習成效、啟發並且活化教學內容。希冀借鏡多元的教學模式與方針,來培養教師更廣泛的視野,更進一步達到有效評量與教學。
A2-2-2舉辦英語競賽
每學期舉辦英語朗讀或英語簡報比賽。
A2-2-3多元文化活動
每年舉辦一次多元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透過接觸多元文化的過程中,學會理解與尊重不同文化之差異,提升國際視野,培養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的世界觀。
A2-2-4英語能力認證
1.開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專業英語課程及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學術英語課程,給全校學生修讀。
2.開設微學分課程,幫助學生分別獲得實用級英語證照,或職場英語專業證照。
3.舉辦多元文化活動。
4.舉辦舉辦英語競賽,營造「學用合一」的語言學習經驗。
5.開設身心個人加強班,輔導學生獲得實用級初級職場口語證照;開設證照微學分課程,輔導學生獲得中高級職場口語證照。
A2-3-1鼓勵學生參加競賽與展覽
為鼓勵學生參加競賽,本校訂有獎勵補助教師參加國際發明展要點,鼓勵專任教師研發專利,將具有商品化潛力之專利作品參加國內外國際發明展,以提昇學生之專業能力。
A2-3-2鼓勵學生參與實習
將循序漸進,以課後外語輔導課先行對學生外語能力進行加強,在專業領域開設全英文教學課程,並鼓勵學生至國外進行實習或交流進修。召集相關單位提供學生交流進修之相關協助(語言、生活等),以提高學生出國交流進修意願。
1.除原有提供職缺之廠商外,尋求校友企業提供實習機會。
2.推動校友企業與各系進行專業專案實習對接,讓學生至校友企業實習,創造學校、學生、校友同心努力,攜手合作。
A2-3-3職涯進路養成規劃
1.建立學生職涯性向諮商輔導機制,提供學生未來職涯規劃參考,以協助學生自我檢視職涯進路,培養本科系學習願景。瞭解全方位的職場知能,並熟稔撰寫履歷、面試、應答等技巧,提早養成學生對企業活動之認知與整合能力的培養。進行產業趨勢講座,使課程規劃首重學理和產業的充分銜接,引導學生不只紮穩理論基礎,更能深入產業趨勢和實務,以求與社合需求密切接軌。建立終身職涯關懷系統網站,服務本校畢業生並追蹤輔導,增加母校與校友之聯繁管道,以掌握畢業系友對職場的認知態度及其對教學品質滿意度。
2.延續並提升職涯諮商輔導機制,藉由職分析與職涯諮詢指導,協助學生進行聯索與規劃,並檢視自我職涯進路,以學生及早培養個人職能。
3.統籌校內職能培訓資源,舉辦職涯系列講座活動,提供職涯與職場相關資訊予同學參考,以協助學生培養全方位的職場知能,強化職場競爭力。
4.邀請業界專家進行產業趨勢講座及企業參訪活動,除提供師生與企業主面對面雙向溝通的機會外,可協助學生了解目前產業之趨勢及產業所需求之技能,俾利其對未來就業預作規劃,並思考調整個人學習及課程修方向,以利撰寫個人學習規劃書,為畢業就業做準備。
A2-3-4專業證照培訓課程
為了技術能力的提昇,鼓勵學生參加技能檢定取得證照,如此將有利於為畢業之後的求職鋪路。強化證照制度,以建立「學力」重於「學歷」的觀念。開設證照輔導班,協助學生取得專業證照,提升就業競爭力。
A2-4-1 STEM領域課程(科學/科技/工程/數學)
STEM領域科系開設相關課程
A2-4-2 STEAM領域課程(STEM+藝術)
STEM領域科系與其他系合作開設相關課程
A2-4-3程式設計課程(程式語言課程)
1.學生透過『運算思維』課程,習得學生基本程式能力。
2.學生透過各系專業課程,持續精進生程式進階能力。
A2-4-4數位科技微學程
以工程學院為主軸,整合工程學院各系課程,提供非資通訊系所學生修習系列課程,使其具備以數位科技解決各領域問題的能力學生。
A2-5-1服務學習鍛鍊
1.透過服務學習4個步驟-準備、行動、反思、慶賀等課程內容規劃。
2.依據衛福部107年6月修正之志工基礎訓練課程規畫辦理基礎教育訓練,以強化學生服務學習概念。
3.安排學生實際參與各項服務工作,以增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4.藉由反思,著重公民責任、人際關係及態度的培養。
5.期末辦理慶賀分享,深化學生良好態度並發展多元觀點。
A2-5-2服務學習融滲課程
強化服務學習內容,增強學生服務學習的態度,及增進社會參與的能力,以落實學校培育全人發展之社會公民。
1.教師透過「服務學習為教學法」,開設專業融滲服務學習課程。
2.辦理服務學習相關工作坊或研討會,以深化教師服務學習知能。
3.安排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參與社會(區)服務,提升專業知能。
4.藉由反思及慶賀,強化文化知覺及公民社會責任。
5.視附近社區的需求,以專案方式整合不同領域教師共同開設服務學習課程,除強化學生專業知能外,並培養團隊合作及領導力。
A2-5-3學院整合課程
開設跨院合作之學分學程或產業學程、完成院核心必修與選修的規劃以及統計修讀跨域學習課程學生人次(包含雙主修、輔系、學位學程、其他)。
A2-5-4微學分與非正式課程
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系學會、企業參訪、實務講座、學習體驗與校外競賽等非正式課程。
1.透過社會實踐力系列微學分課程,培養學生從基礎技能至專業知識,培養軟實力,強化職場就業競爭力。
2.修訂非正式課程整合學分辦法。
3.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企業參訪、實務講座、學習體驗與參加校外競賽等,獲得適當學分。
過往的微學分課程,學生學習的意願較高,學習成效也相較容易掌握,目前主要還是放在跨領域主題式需求的規劃上,
針對藝術、創業或職場應用的知識,開設9小時的微型學分。學生可依主題,拼湊自己有興趣的微學分成整數學分,透過多元實用的課程,來提升學生自主及跨域學習。
A2-6-1晨間樂活閱讀
1.為營造校園書香氛圍,養成學生閱讀習慣,以強化其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故推動樂活閱讀活動。
2.推動互動式分享學習與生活化英文單字等主題;以淺顯易懂的小文章,傳達多元觀念與知識。並於閱讀撰寫後回饋,訓練其思考批判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
A2-6-2學習家族-同儕精進競賽
1.鼓勵同儕互助輔導,協助學習效果低落同學提升學習成果,故辦理「學習家族-同儕精進競賽」。
2.藉由教師推薦,或是學生自組學習團隊;包含小老師與課業成績不佳者,以線上學習社團討論學習,由同儕分享教材;或是實際課輔方式,解答學習疑問等。
3.期末辦理分享會,藉由同儕學習之經驗與心得。經由同儕砥礪,彼此教學相長,提升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
A2-6-3辦理多元自主學習活動
形塑校園閱讀學習角落,建立閱讀認證制度與學習楷模,引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動動機。建立同儕課輔制度,培訓課輔小老師增進課輔品質與成效。落實成績預警與輔導機制,提升學業低成就學生克服困難,提升學習成效。
提升學生基礎能力及專業學業成就表現。培養學生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之能力,並增進其專業技能與學習自信。
1.為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自我學習能力展現,辦理多元自主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經由自主學習,獨立或與同儕共同完成訂定之目標。
2.學生自主學習主題分成三大類別:「課程學習」、「主題活動學習」與「多元文化學習」,審核通過後即可參與活動。
3.學生成員間須有定期之活動,每組至少集會或規劃活動4次,並於期末交成果報告書,並參加學習成果分享會。
A2-6-4健康體魄毅力鍛鍊
透過運動場館設備優化,讓運動代表隊有更好環境訓練以提升能力,並將平時訓練轉化實際比賽上,為校爭光。
1.購置設備以加強運動代表隊基礎訓練強度,累積實力,期待有好的成績。
2.游泳池場館維護,透過不同訓練方式,強化運動代表隊基本能力。
3.補助運動代表隊對外競賽,將平時訓練化為實質能力,達學以致用為校爭光。
業師協同教學-工業工程專題(I)
業師協同教學-進階產品設計
業師協同教學-電子電力學實習
業師協同教學-馬達設計實習
業師協同教學-飲料調製
業師協同教學-工程數學
業師協同教學-運動體能訓練
業師協同教學-酒類知識與調製
翻轉教學-「餐旅實務趨勢研討」
翻轉教學-「說故事與創意」
翻轉教學-「角色扮演式求職英文」
翻轉教學-「Mbot智慧機器人控制實務」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商品企劃實務」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休閒運動產業」
導向(PBL)課程之線上教學實況「運動傷害防護學與實驗」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英語教學教材教法」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人工智慧」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一年英文(一)」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專題製作」
導向(PBL)課程之教學實況---「遊戲式互動媒材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