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務處 General Affairs Office
總務處 General Affairs Office
文書組長 陳文方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說明:「絕對音感」(英語:absolute pitch),又稱「絕對音準」(英語:perfect pitch),是指在沒有基準音的提示下,能準確辨認音高的能力。辨認音高的正確率達到70%以上,可視為具有絕對音感。
也可以參考兩則影片的解說,更進一步了解「絕對音感」的概念喔!
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擁有絕對音感,可以利用連結測試看看喔!
根據《美國心理學雜誌》的研究表示,大約每10,000人中只有1人擁有這種天賦!這表示即使是最專業的音樂家也不一定有絕對音感。而亞洲地區因使用聲調語言的關係,例如: 泰文、中文或越南話,比例上比西方來得多,但如韓文和日文不是音調語言,但是這些國家的絕對音感者統計數字也比西方高,因此,一些科學家認為,大腦形成中的遺傳因素也是有相關存在性的。
另外,根據歷史學者的研究(Slonimsky,1988),除了眾所周知的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李斯特(Franz Liszt)、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等等外,有許多作曲家是沒有絕對音感的,例如華格納(Richard Wagner)、拉威爾(Maurice Ravel)、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史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等,但他們的樂曲,一點都不比具絕對音感的音樂家遜色,所以,是否有絕對音感,其實並不會影響藝術成就喔!
而這看似"萬中選一"的技能,因為可以「準確辨識音高」,所以在學習音樂上,的確帶來不少優勢,例如:在學習弦樂時,可以正確辨識音高、在專業考試時,請看看附上的測驗試卷,乍看之下,是不是覺得很困難呢?但對於有絕對音感的人來說,這種考試可說是一塊蛋糕。因為,聽出「準確音高」這件事本來就是超能力呀!或是學習作曲的學生,在即興創作、掌握曲子的調性等方面,會比較容易上手。
難道,真的這麼「神」,打遍天下無敵手嗎?其實啊~擁有絕對音感也是有些困擾的喔! 例如:在參加音樂會時,如果演出者的音準有誤差,就會因此分心,大大減低聆賞的樂趣;或是聽到垃圾車的音樂,會對於那些不準確的音高,感到深深困擾;再者,學習歌仔戲、南北管等台灣民間音樂時,對於同一曲調可以移調演奏的現象會難以適應,還有文方老師剛開始指導合唱團,必須以相對音感來教學時,也花了一些時間適應喔!
隨著時代的演進,有了「絕對音感」就無法培養「相對音感」,或「相對音感」就比不過「絕對音感」這種「迷思」,慢慢有了較為平衡的看法,至於什麼是「相對音感」,就又是另一個編章了!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是真的很渴望擁有這樣”神”一般的技能,有可能後天培養嗎? 根據鋼琴家官大為分享,我們可以把絕對音感想像成大腦對音高的記憶力,當我們聽到一段旋律或聲音時,由於具有明確音高的「音名」已經牢記在大腦裡,所以聽到時就能立即反應!另外,根據國際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和調查顯示,兒童約在3 歲到 9 歲時期,是進行絕對音感訓練的黃金期,若能有系統的訓練,是能夠建立絕對音高感覺的喔 !假如你現在已不在黃金時期也別氣餒,相信只要努力練習,一定會有獲得這項超能力的一天喔!
歡迎欣賞以「相對音感」訓練的仁和合唱團,參加112學年度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以89.6分榮獲優等佳績的影音畫面,是不是很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