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國小位於中屯島上,中屯島兩端分別有中正橋、永安橋,連接澎湖本島和白沙島,學校位於中正橋端,中正橋正好將附近的海域區分為北海和內海,北海上有雁情嶼,內海上有小嶼,兩座小島附近都有整遍開闊的潮間帶,學校也正好臨海而建,到潮間帶探索海洋生物相當便利,是學校推動海洋教育的最佳戶外教室。
因此,本計畫申請希望藉由引領學生親身體驗與發現潮間帶的生物多樣性,感受澎湖四面環海,豐富的海洋資源。此外,更以在地性推動學生為中心的海洋教育思維為出發點,透過「螃蟹」主題課程及多元活動設計為策略, 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學習海洋教育多元面向,期能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終身愛護、珍視所處的海洋生態資源。
本計畫的課程架構,是依據吳靖國對海洋教育內涵劃分為「自然海洋」、「社會海洋」、「人文海洋」三個面向,做為海洋教育的教材內容,用來培養學生有關邏輯思維、關係互動、靈性感悟等多元能力,共同達成「人與海洋和諧發展」的最終目的。
一、促進科學探究,讓學生獲得海洋相關的學科知識,而進一步導引學生得以「認識與省思海洋」。
二、建立適切行為,讓學生獲得海洋相關的倫理價值,而進一步導引學生得以「開發與保護海洋」。
三、導引情意表達,讓學生獲得海洋相關的心靈境界,而進一步導引學生得以「理解與欣賞海洋」。
本方案以體驗學習方式進行,利用本校附近「雁情嶼」、「小嶼」潮間帶海洋資源,進行海洋生物探索活動,並以「螃蟹」為主軸,讓學生能夠知海、親海、愛海並具備觀察探索海洋的能力,同時能思考海洋永續的議題。
一、學生經親自踏查了解自己學區潮間帶的生物多樣性並可進行紀錄。
二、了解傳統家鄉漁法並進行與體驗。
三、能體認到大海我的家,共同維護海洋環境的情操。
四、本地學子更親近海洋,進而提升對海洋的熱愛與維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