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及評量,強調引導學生在情境脈絡化中,學習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以及學習方法與策略,進而能在生活或新情境中整合活用,就如同佐藤學所強調的「主題—探究—表現」的學習樣態。課堂是師生互為主體化的場域,「教學」與「學習」兩者是相生相成,以課題/探究/表現為核心,在師生一起工作、思考及學習中,而展開求知求真的問學之路。
素養教學需要教師創造一個情境脈絡,安排學習任務,並透過提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期間不斷思考,最終從事實探究,歸納出所代表的抽象意義。素養教學的提問,是要提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在這樣的情境裡頭,對問題感到好奇或困惑,引發解決問題的歷程,在過程中發展出能力和態度,最終習得概念。
校本課程,或許該說是「還原學生與世界接觸的情形」,探索並認識這個世界,喜歡並珍惜所在的世界,面對並承擔人類在世界上製造的問題,為學生播種改變世界的初衷與真心,也帶給他們方法與行動力。至此,也才回應了為何此時出現這樣的課程需求--能夠真正讓人類文明與大自然雙贏與永續,正是培養學生具備全球公民素養的盼望。
因此,學校校本課程發展即是以「探索」為軸,規劃主題課程及多元活動設計為策略,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學習海洋教育多元面向,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並善用藝術、文字及口語的表達,展現多元學習成果。
課程
目標:本校以『閱讀』形塑特色,打造專業品牌。在學生數少,每個學生都是寶的因才施教理念下,亟欲在此特色下,培養學童具有以下能力之目標。
(一) 深耕閱讀力:讓學童習得系統化閱讀策略,用以幫助自己能大量閱讀、理解閱讀。
(二) 厚植學習力:讓學童真正從學習閱讀後,到日後透過閱讀學習,具終身學習能力。
(三) 善用科技力:結合3C產品,推展數位閱讀,提升學童科技運用能力,因應閱讀新趨勢。
(四) 覺知環境力:透過生態閱讀,提高環境覺知,具世界公民意識,願意珍惜並愛護地球。
(五) 培養表達力:團隊合作,共同探索自然與人文環境,並透過口語表達呈現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