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教學不易,學校在推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困境,如:較少教師願意擔任體育教師
、教師教學經驗傳承不易、課程缺乏連貫性及系統、教學內容缺乏結構性,學生缺乏線上
教材……等。因此,希望透過ITM,使體適能課程結構化、系統化、教學E化、趣味化,同
時使課程永續發展、教學更有效率,以解決教學困境,亦成為學校本位特色課程。
三種教學模式:
協同教學策略:
1.資訊融入教學
透過由教師編定教案所錄製成教學動作影片,以及網路連結既有影片方式,將動作具體化在學生眼前,有效提高教學品質。
2.共組領域教學團
由體育教師組成教學團隊,依專長編寫教案,透過教學前討論、實際教學、教學後省思撰寫與研討等歷程,尋找有效教學方法及模式。
3.差異化教學與評量
以24項籃球認證項目做為教學目標,對具不同起點行為、學習成效學生採差異化教學與評量,使學生獲得符合自身能力成就感,進而刺激學習動機。
4.實施補救教學
對認證未通過學生於期末或升級後,進行補救教學與輔導認證。
5.教學目標融入遊戲競賽中
根據行為目標設計或援用既有遊戲,以遊戲與競賽,吸引學生學習並完成學習歷程。
6.引導小組學習
指導學生必須以小組討論後,組織、分工不同角色間相互配合、協調的有效學習方式,完成教學活動與認證項目。
組織學習策略:
1.擬定學習計畫
依據公布課程與籃球認證項目,在確認個人能力後,計畫自我練習步驟與內容,完成籃球認證與體適能達標目的。
2.分析動作要領
藉由E化學習,將動作細部分解後,反覆練習至精熟,再串連組合成流暢動作,完成學習目標。
3.重視討論與小組學習
組織小團體討論後形成團體策略,並藉團體之間討論與模擬對抗,完成競賽或認證項目。
4.以高度學習動機主動學習
以小組形式進行的籃球認證項目與競賽,促使個人與團隊共同目標不可避免的結合,從而創造高度學習動機引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