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丹 (常綠半蔓性灌木)
學名: Lantana camara
科別: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馬纓丹並非臺灣原生種植物,屬於外來種植物,原產於南美洲和西印度地區,於16~17世紀時,由荷蘭人引進臺灣後而大量栽種。馬纓丹生命力旺盛,且由於臺灣處於高溫、多溼的氣候環境,很適宜其生長。馬纓丹喜愛向陽環境,對於惡劣的環境或是貧脊的土壤,都能夠生存,並且具有耐旱、抗熱和抗污染的特性,因此,短短的時間內在臺灣地區就大量的繁殖生長,現今已成為歸化種植物。
馬纓丹有毒部位為枝、葉和未成熟果實,毒性主要的成分為馬纓丹烯、馬纓丹烯A、馬纓丹烯B、鞣質、莨菪生物鹼、馬纓丹異酸和類馬纓丹酸和馬纓丹酮等。這些毒性成分對於哺乳動物的代謝作用具有破壞性並引起慢性中毒。然而,馬纓丹 烯A和馬纓丹烯B的毒性主要是影響動物或是人體的肝臟、膽小管和膽囊的正常運作而 使其器官受到傷害。
馬纓丹植株會散發出具有刺激性嗆臭味的揮發性油,揮發性油中含有牻牛兒醇的成分,所以有些體質較敏感的人,站在馬纓丹植株旁聞到其刺激性的嗆臭味太久的話,也會感到身體不適而會有頭暈目眩、嘔心、嘔吐的現象發生,這亦屬於有毒植物中毒的現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