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查車體設備位置配置與固定
二、檢查完成各元件的接線
一、實際量測循跡車外觀大小,設計、繪製展開圖。
二、運用手工具剪下展開圖並組合、裝飾。
三、尋找不同材質的材料(如:鋁罐、寶特瓶...等),運用不同的剪裁工具,裝飾車體外觀。
在chromebook上,要使arduino正常運作,需利用兩個工具。
1、motoblocky網站
該網站除了提供與scratch相類似的積木程式,學生可以透過積木排列來完成程式編程。另外還可以將排列好的積木程式,轉換成arduino程式碼,來進行程式燒錄工作。
2、chromeduino2
當積木程式轉換成arduino程式碼後,我們需要另一個工具來將程式燒錄至arduino。chromeduino2可在chrome線上應用程式商店裡找到,它提供chromebook與arduino的溝通橋樑。
開啟chromeduino2後,插上arduino,接著修正tools裡面port和board選項。將motoblockly上arduino程式碼,全選、複製;在chromeduino2上貼上,在按Program選項,就可以將程式碼燒錄至arduino上。
燒錄過程中,如出現紅色字訊息,代表出現錯誤,可能是複製程式碼的過程不完全,可重新複製、貼上試試。
3、未編寫完的程式,可以利用motoblockly網站儲存功能,儲存檔案,上傳至google drive共享資料夾內,下次可下載繼續編輯。
1、在自駕車中,裝設三顆紅外線感測器來偵測路線上的黑色膠帶,三顆感測器會有八種偵測結果,例如:
2、每種情況需先預想車體與黑色膠帶的相對位置,例如:
完成的表格,學生記錄在筆記本中。
根據上面的結果編寫程式,並測試馬達轉動方式是否正確。
1、在海報上,以黑色膠帶作為自駕車偵測路線的媒介,讓自駕車能依規劃的行進路線前進,所以我們在預先畫好的公路路線上,貼上黑色膠帶。
2、將自駕車實際運作於海報上,根據自駕車運作結果,修正路線角度或自駕車感測器間距。
3、自駕車要能從起點(東信國小)運行至終點(東信國小),因各組規劃路線的不同,例如:路線交錯、需沿原路迴轉..等,須思考如何修正程式內容,以達到目的。
4、以過關卡的模式,將各組完成的海報路線圖設為過關目標,最終目的須走完每一組所規劃的路線海報。
每組需準備作品說明內容,介紹專題的製作歷程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