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策略轉化與推廣

學習社群

         為銜接桃園市教育局113學年度教師精進國中工作圈規劃,112學年度本團學習社群規劃了數位學習工作坊、21世紀素養教學與評量,以及延續111學年跨領域彈性課程設計與評鑑。

       透過社群規劃,期許增加團員數位自主學習、素養教學與評量及跨領域課程設計的指導能力,進而擔任本市113學年度桃園市國中工作圈種子講師。

112年10月21日 數位學習工作坊:心法SOIL遇見魔數SOUL

講師:陳明璋教授、莊惟棟老師

1.SOIL土壤教學心法:教學有三友,善用教學媒體來完備立足點就是「友器」,有能力察覺教學認知歷程就是「友理」,透視知識的本質來強化後設自覺就是「友術」。
2.魔術數學:分析魔術,轉換成列聯表。魔術中除了有紅、黑兩元素,還有魔術師與觀眾手上的兩堆牌,類似這樣的魔術情境可以善用表格進行分析。

1121125

112-1分區交流聯盟暨教學研究學習社群21世紀素養教學與評量

講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謝佳叡教授

一、針對形成性評量、數學素養、溝通及反思四個詞作定義的說明,並釐清容易產生的迷思認知。
二、從考題(總結性評量)出發,如何轉化成課堂中的教學活動(形成性評量)。
三、促進溝通與反思的素養課程形成性評量。
四、案例分析與討論,經驗的交流與分享。

1121214 AI輔助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講師:苗栗縣信德國小 張煥泉老師

一、介紹教育AI工具
1.MagicSchool
2.Claude
3.Perplexity
二、AI輔助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共備步驟:摘要重點與觀念、建議切入方向、學科學習目標、發表類型與任務標題、擬定指定事項、評量規準、提問與完成。

11337 跨領域課程評鑑

講師:臺北市立大學 葉興華教授

數學領域課程質性評鑑—跨領域課程觀點

1.量化與質性評鑑

2.質性課程評鑑工具

3.課程評鑑的進行

4.課程評鑑的實作

113314 跨領域課程:以立體書結構為例

講師:中興國中 張怡雯老師

        立體書不僅融合了藝術設計的美感,還蘊含了數學的結構原理,適合作為跨領域課程的內容。此外,立體書的應用非常廣泛,從日常生活著手,如搭配節慶製作卡片,到融入台灣的本土文化,甚至是學校的地域特色,將多元的元素融合於立體書中,豐富其內涵和表現力。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創意思考和手作能力,還能夠加深他們對於本土文化和身邊事物的認識與瞭解。

        立體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在翻開的一瞬間,一層層彈起的圖卡躍然紙上,除了有藝術欣賞,其中的奧秘也和數學有關喔!

113411 幾何紙藝卯榫藝術

講師:扶風文化  洪新富老師

1.以「立體書A to Z-從結構研究到創作實踐」這本豐富而全面的立體書百科全書為起點,引導學員進入立體書的世界。從結構的演變、紙張的種類與特性,到工具的選擇及使用,甚至是如何進行連接與組裝,讓學員了解立體書的多面向與精髓。

2.帶領學員製作軍艦模型,讓學員透過親手實作,實際體驗立體書的結構。此模型以方盒為基底,再進一步設計出具有軍艦形象的創意設計。

3.洪老師選擇經典的「海浪」結構為案例,通過製作循序漸進的五張立體卡片,生動呈現其內部的設計原理和創作脈絡,深化了學員對創作過程中有條理與具啟發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