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國語日報刊登
文:曾淑鈴
圖:學生作品
藝術與人文融入社會課程 展現與培養創造力
曾淑鈴/國語日報
望著學校附近古樸的三合院,一半被整建成高樓大廈的情景令人帳然若失。乍看之下城市一片欣欣向榮,殊不知古老建築的美學,已經慢慢被現代人漠視以及遺忘,實在非常可惜!孩子們又少了一個可以親眼見證古蹟的機會。
適逢中年級的社會科有一個單元學習「傳統住屋」,介紹傳統的三合院。以往孩子大多憑藉著圖片或是影片來理解居住的狀態。而在班級中總會有一些發展較緩慢,或者理解力較弱的孩童,對於三合院可說是一知半解,必須借助其他方式來幫助學習,因此在此單元中將表演藝術融入課程中。
首先大略介紹三合院構造,之後將教室桌椅排列成ㄇ字形,再以傳統三合院的房屋格局,將學生分組及分配角色。例如:正身、左、右護龍各若干人。正身內正廳,有人飾演祖先和神明,左護龍住著大伯一家人,右護龍住著二伯家人。有人演牛棚牲畜小豬小牛,就連廁所位置也分配小朋友擔任演出。
接著進行劇情內容提要:已經過世的祖父好友來訪,由大伯招待到正廳奉茶,友人想要祭拜祖父,於是捻香跪拜。接著由二伯家人到牛棚牽牛準備下田耕種,三伯家人在廚房殺雞宰羊準備宴客,小孩則在曬穀場玩耍等等。一開始演出孩子們有點拘謹,沒想到有幾個特別有創意的孩子,加入了許多改編情節 [劇本如附件一],充分發展了「變通性、獨特性、流暢性」等創造力元素,使得現場情緒高昂笑聲不斷,孩童從戲劇演出中得到許多樂趣和收穫!
本單元結束前再讓孩童結合視覺藝術,繪製簡單三合院,將當天飾演角色的學生號碼標註在適當位置,孩童可以將角色和三合院格局聯結加強記憶,讓課程效果更佳!
簡易劇本[附件一]
[情境概況]
過世的爺爺有一個旅居國外的好朋友回國,特別到爺爺家探訪並且拈香祭拜,由大伯接待並敘舊,二伯家的人正巧要去農忙,三伯家人幫忙殺雞宰羊接待爺爺的老朋友用餐,小朋友則在門外的稻埕玩耍…
[對白]
門鈴響起…..
友人:好久不見了,我來拜訪老朋友
小朋友:客人請進來[到房間叫人]
大伯:好久不見,陳叔叔 ! 來來來請坐[ 倒茶,聊天敘舊…. ]
友人:我想拈一炷香,和你爸爸說說話!
大伯:沒問題 ! [ 邊說邊起身準備,點燃清香三支…]
友人:…[ 嘴巴念念有詞…..鞠躬合掌 ]
此時正好二伯拿著鋤頭農具,走到正廳和爺爺友人打招呼,對著大伯說話
二伯:哥哥我要去種田了,今天玉米要收割,可能會比較忙! [ 轉身離開 ]
大伯:中午要請叔叔吃飯,記得回來吃飯喔!
之後三伯也加入敘舊聊天……
友人:你們兄弟這麼多人,這三合院目前夠居住嗎?
大伯二伯:假若孩子長大了,恐怕就得擴建成四合院了[手指著大門的方向]
二伯:家裡剛好有拜拜,讓我們殺雞宰羊的宴請久違的陳叔叔
友人:這怎麼好意思?
大伯二伯:叔叔客氣啦!帶你去四處走走[起身參觀三合院]
接下來三人在三合院裡散步且和稻埕理遊戲的的孩童互動!!
………………………………………………………………………………
[ps:為了讓孩子更投入,兒童可以發揮創意改編,
只要能將三合院的構造介紹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