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a-veo-veo-yu!!,我是汪琪(也說鄒族名),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這幅畫:鄒舞牽手方式與舞蹈特色。
鄒族人的傳統舞蹈以戰祭中合歌的舞蹈為最重要的代表。在迎神祭與送神祭時,只有男性可以參加,當他們吟唱迎神與送神曲時,一方面採行走的步態(稱為toekelibe),一方面身體隨著旋律前後傾斜。雖然是簡單的動作,但是寓意深遠:「祭歌舞蹈是為了迎接戰神降臨會所而走路,要陪著戰神走路向前之意;眾人牽手有團結之意;迎神、送神時身軀向上下搖動,表示族人向天盼望戰神從天而降之意。」基本上以歌聲調節舞步,領唱者起句後,眾人和之。歌曲重複時,舞步並不間斷。
歌舞祭時,則男女皆可加入,隊形安排大抵上男性在前、女性在後,年長者又在年幼者之前,充分顯現鄒族社會的倫理。盛裝的男女族人吟歌如縷而舞步不停。基本舞步仍為四步舞,整體而言舞蹈表現莊嚴。
好了!用說的不如用跳的,讓我們試試這舞蹈隊型:先排一直線、記得是男在前女在後!年長者排在年幼者之前!在來是牽手,左上右下!可以參考牆上的圖案!非常好!最後大家互道a-veo-veo-yu!!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