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斯比傳統祭典是阿里山鄒族最重要的祭典,達邦和特富野兩村輪流在村落中的庫巴場地舉行。庫巴為茅草搭蓋之建築,內部很簡單,主要就是一塊可以供聚會的平台以及幾塊木頭當椅子,最重要的設施就是中央的火爐,這個底部由石塊堆砌而成的火爐,除了平常可以用來取暖、烹煮食物或溫酒之外,在以往它也就代表著族人的生命之火,因此以前這個火爐是要終年燃點,不能讓它熄滅的喔。
在傳統鄒族住家的建築物中,圍繞在中央火爐的四週就是一間間的房間了,而庫巴因為主要的用途為聚會,因此並沒有設置房間,而是採開放式的一片平台。
在庫巴內還會懸掛著一個竹籃,這又稱為鄒族的「神櫃」,因為以往會放置敵人的首級,因此也稱為「敵首籃」,現代因為崇尚和平不再征戰,因此竹籃內放置的是族人勇士去世後所留下的火器或護身符等,以表示對這些勇士的崇敬。
「瑪雅斯比」傳統祭典,是阿里山鄒族達邦和特富野二大社年度最重要的祭典。舉辦主要是為了祈求戰神庇佑勇士,並勉勵族人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和生命,保護整個部落的大生命。由迎神曲揭開序幕,經過三天二夜的歌舞,在最後一天午夜,吟唱送神曲結束。
外界常誤稱為「豐年祭」,比較適當的名稱是「戰祭」。當日參加的各氏族勇士都會起個大早,穿上傳統服飾,上山採擷「神花」石槲蘭。等到天亮之後,再將石槲蘭種植在庫巴入口左右及屋頂,表示歡迎天神降臨。擔任主祭者的頭目,在族人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會率領族中勇士登上庫巴,依照古禮分發紅木槿皮條,讓勇士束在刀帶與手臂上,隨後取石槲蘭「神花」,讓勇士插在傳統皮帽與腰際,據說可以驅邪近吉。
隨後,頭目會率領參與祭典的勇士們,將庫巴內的炭火移到廣場中央。然後,再抬來一頭小豬,將小豬放在「神樹」雀榕前,由頭目與長老用矛刺殺小豬。眾人將豬血搽在神樹的樹幹、樹葉上,以供奉天神,接著再由頭目指派數名勇士爬上神樹,將神樹的枝葉砍除,讓天神降臨。等到神樹的枝葉砍除後,大家就圍繞著神樹,吟唱古老的「迎神曲」祭歌。 儀式在繁複的「團結祭」、「男嬰初登聖所禮」、「成年禮」、「送神禮」等儀式之後,再由頭目帶領祭眾,沿著通往各氏族道路舉行「路祭」,以求行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