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榮民總醫院成立,內科部下設有肺功能實驗室,由姜老師負責規劃,1961年正式擔任主任到1981年為止,是姜老師學術生涯最重要的時期。
1964年臺北榮總成立醫學研究部,延攬由國防醫學院出國進修返國的年輕教授主持研究室,由院長盧致德親兼主任,顯示其重視。研究室多設於新建立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紀念館(簡稱柯柏館)內,建築新穎,設備先進。柯柏館由美國商人Alfred Kohlberg(柯柏)的遺孀透過美國援華基金會(American Bureau for Medical Aid to China,ABMAC)捐贈成立,因當時盧致德院長身兼國防醫學院院長,因此將此館設於榮總,以利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的相互交流。
與緊鄰台大醫院的美軍海軍第二研究所(U.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簡稱NAMRU-2)一樣,柯柏館是戰後台灣重要的醫學研究機構,先後在此主持或參與醫研部研究計畫者包括蔡作雍、周先樂、魏如東、金明儒、黃雲飛、尹宗高、郎祖望等人,也包括之後帶領教學研究部,陽明大學第一任校長韓韶華。
姜老師的研究在柯柏館肺功能實驗室如魚得水,於呼吸生理的通氣與灌流(ventilation and perfusion)方面成果卓著,也與國外學者有許多交流。早在1950年代後期與1960年代初期,姜老師設計了肺量計功能圖尺取代手動計算,發表相關論文在American Review of Respiratory Disease 學術期刊(1962),獲得廣泛重視。呼吸設備製造商Collins更推薦圖尺,每賣一台機器就送一份註名姜老師姓名及服務醫院的圖尺給使用單位,可謂當時1960至1970年代歐美實驗室標準配備。1968年姜老師至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呼吸生理, 1969年更被耶魯大學聘任為客座助理教授。1970年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聘任為國家客座教授。姜老師是世界上首位將肺功能 Spiromertry實驗儀器與電腦連在一起運作的學者,其研究亦發表在American Review of Respiratory Disease。由於在肺功能實驗室的優異表現,1966年美國國務卿魯斯克(Dean Rusk)訪台時,其夫人特地到臺北榮總拜會,由盧院長安排參觀姜老師主持的肺功能實驗室,顯示對姜老師的重視。
1969年民航局毛瀛初局長禮聘台大、榮總、三總、空總等各科專家顧問參與航太醫學的研究,以加強航醫領域的聯繫和空勤安全。方懷時、戴榮鈐、何邦立、尹在信與姜老師等人,除受邀參與航空醫學會成立,亦協助航空醫學學術研究的發展,為航空生理學貢獻心力。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由鄒濟勳、方懷時、戴榮鈴、洪祖培、周華富、何亨基、章國俊七人發起,於1976年3月正式成立,姜老師是第一屆理事。姜老師在1977年也出版了《呼吸生理學》,此書成為呼吸生理學和胸腔醫學界主要的教科書,1981年更擔任了中國生理學會會長。
此外,姜老師也極重視青少年對自己身體的認識,早在1967 年,姜老師已被國立編譯館聘任為「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編輯委員會委員」,參與國中健康教育教材的撰寫、編輯、審核;後應臺灣師範大學生理衛生教育系主任李叔佩之邀,為青年學子撰寫《健康的身體》一冊。
1978年於陽明醫學院生理系所辦公室
1990年張鴻仁代表畢業校友致贈論文恭賀榮退
1992年與范秉真教授同獲頒榮譽教授證書
1977/9/28 四十年資深優良教師表揚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