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小天鵝棲息繁殖地在歐亞大陸和北美的北極圈內,小天鵝主要吃各種水草的根,種子,地下塊莖等部位,也會吃水生昆蟲和田螺等。台灣偶而有發現迷鳥來台,這五隻於2021年底飛到龜山島,後來到三星。
特徵.觀察點
今年最引起賞鳥界的大事,就是有五隻來自遠地的小天鵝,來到三星度冬,吸引數百鳥友前來拍攝賞鳥,帶給地方不小的熱鬧,可惜不到一個月,因為人為干擾,就飛走了。後來行蹤成謎,不知去向。
簡述
金門一直都有黑翅鳶族群,台灣到2001年在雲林濱海記錄到繁殖成功。彰化,雲林,嘉義都發現過蹤跡,慢慢往南北擴散,每年 4月~12月是黑翅鳶的繁殖期。台灣屬於野生動物保育法Ⅱ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屬於新留鳥。
特徵.觀察點
常會在大義農園的竹圍樹叢上,發現黑翅鳶,站在樹梢,用銳利的眼神,觀察四周,偶而也會盤旋在空中,追蹤地上的老鼠,蜥蜴,昆蟲等,最特別是眼睛深紅色,還有黑色的眉毛,十分顯眼,好看。
簡述
高蹺鴴常結群活動,喜歡在淡水沼澤地沼澤、魚塘、農田等處。由於腿較長可在水位較深的水田涉水覓食。高蹺鴴分布在歐洲,印度和中國,在新疆、青海及內蒙古繁殖,在廣東,香港及台灣過冬,台灣有留鳥紀錄。
特徵.觀察點
每年稻子收割後,農田放水時,美麗的長腿鳥兒高蹺鴴,就會來到休區內的水田報到,在水田裡覓食。每次都是一群,數隻到數十隻都有。高挑美麗的身材,身體黑白分明,腿兒紅色的,十分美麗。
簡述
彩鷸分布於:歐洲,亞洲,澳洲和非洲。一妻多夫制,公的顏色樸素,母的顏色鮮豔,美麗,和一般鳥類不同。性格羞怯,遇到人會靜止不動。雜食性,在水田裡啄食昆蟲,軟體動物及植物的種子。具有領域性,會護子。
特徵.觀察點
彩鷸是休區內的留鳥。常在稻子收割後的稻田裏,發現牠的蹤影。都是兩隻同時出現,偶而發現整群,在竹林下的稻田棲息。母鳥下蛋後,由公鳥負責孵蛋和帶小孩,和一般母鳥育雛不同,十分特別。
簡述
田鷸是台灣地區的普遍冬候鳥,通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於水田、沼澤地帶。分布於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以及華南等地。秋,冬天會有小群來到宜蘭田野度冬。保護色極佳,不容易發現牠的蹤跡。
特徵.觀察點
和彩鷸長相,大小一樣的田鷸,也會在秋冬時節,出現在休區的水田邊,喜歡找和身體相似顏色的田埂躲避,休息,然後到田裡,用長長的嘴巴,尋找小昆蟲螺類種子覓食,常四,五隻群聚在一起。
簡述
小水鴨是體形最小的河鴨屬鳥類之一,體長不到40公分。小水鴨常集群棲息於平靜的水面,在湖泊、沼澤處,常能看到他們的群體。小水鴨繁殖於北美洲北部、歐洲北部、亞洲北部,來台度冬。食草性,吃種子、水草。
特徵.觀察點
每年冬天,春天時,可以在休區的水田中,發現一小群小水鴨和其他水鳥在一起覓食。公母顏色不一樣,公的鮮豔美麗,母的較樸實。休息時,在田埂上用一隻腳站立,是休區裏常見的冬候鳥。
簡述
分布於歐亞大陸,中國在華北和華南等地;在台灣是冬候鳥,分佈不廣泛。春夏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秋冬到溫暖的地方過冬。和紅冠水雞長相相似,比牠大一點,特徵是白色的嘴和額頭是白色的,十分顯眼。
特徵.觀察點
連續好多年,都可以看到一隻白冠雞,飛來大義湧泉池過冬,和棲息在湧泉池的花嘴鴨,白鷺鷥,紅冠水雞,一起遊戲,覓食,十分特別。雖然頭城下埔濕地有整群的白冠雞,但三星只有牠一隻。
簡述
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尼群島、菲律賓、琉球、中國東南部和臺灣。以植物嫩葉、果實、水生昆蟲、小魚等為食。從臉部脖子到胸部皆為白色,身上像套一件黑色外套,嘴和腳都是黃色的,額頭紅色。
特徵.觀察點
白腹秧雞是休區內常見的鳥類,也是經常經過馬路,被車子撞死的鳥兒,性害羞,遇到人車會狂奔。晨晚時分常在農舍竹圍內鳴叫<苦啊!苦啊!>十分淒涼。求偶季節,常會為了爭伴侶,而大打出手。
簡述
主要棲息於低海拔的蘆葦叢、沼澤草地及濕地,該物種的產地在中國。常漫步於草叢中,覓食小魚,青蛙等。台灣有三種:栗小鷺,黃小鷺和秋小鷺,體型,顏色都接近。有擬態行為,仰頭站立不動。
特徵.觀察點
栗小鷺是偽裝高手,經常站在蘆葦草叢中,伸長脖子不動,好像在玩123木頭人,不容易讓人發現。全身枯黃色,和雜草,稻草顏色相近,所以很好躲藏。飛行緩慢,貼地而飛。
簡述
屬於鴨科鴨屬的一種鳥類,分佈於東亞。是臺灣地區的雁鴨中,體型較大,也是少數會在臺灣地區繁殖的鴨種。甚至連離島的金門地區,都是普遍的留鳥。以植物性的水藻、草葉和種子為主食,也會吃一些螺類和昆蟲。
特徵.觀察點
在休區內的水田,湧泉池裏,最常見的水鳥就是花嘴鴨了,經常三五成群在水田,湧泉池裏優游,在田埂單腳站立休息。公母長得很像,
嘴巴前緣是紅色,腿也是紅色的,翅膀有一塊深藍色,非常漂亮。